资本市场要当好创新放大器

□ 李华林 2025-11-27 07:14:00

近日,宇树科技发布IPO辅导工作完成报告,向A股市场迈出关键一步。人形机器人行业资本化进程加速,折射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和欢迎。

伴随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近年来,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一批优质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在重塑产业格局的同时,对于走向更广阔市场、由“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渴望也越发迫切。构建与科技创新需求相匹配的资本供给体系,支持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资本市场被赋予重任。

制度供给的精准性,决定着支持的有效性。今年以来,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向未盈利企业敞开怀抱,到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的启用,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不断提升,就是要为那些“今天仍在投入,明天才能产出”的种子企业提供成长舞台,给予创新企业敢于投入、敢于试错的底气,让创新创造者放手拼、奋力搏、大胆闯。

让创新者放手拼,需要一个能放大企业创新能力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不止于提供融资输血,更在于治理的赋能。通过针对性的上市辅导、规范的信息披露、严格的公司治理要求等措施,帮助科技企业补齐管理短板,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实现从技术尖兵向现代化经营主体蜕变。“创新放大器”功能正在释放,今年7月,科创成长层启幕,未盈利优质科技型企业有了专属的成长摇篮。期待更多为硬科技企业量身打造的制度工具箱落地实施,助力企业强身健体、做优做强。

让创新者奋力搏,需要一个能精准识别未来价值的资本市场。一家科技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前的盈利能力,更在于其研发团队、技术壁垒和产业前景。资本市场需要更敏锐的嗅觉,通过构建多元包容的上市体系,为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打开对接资本的快速路;建立一套更能衡量创新含金量的新标尺,将研发投入、专利质量、技术壁垒等软实力纳入核心评估维度,给予硬科技企业更公允的定价,让真正具有技术含金量的企业能够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让创新者大胆闯,需要一个能沉下心陪伴长跑的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绝非一蹴而就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与智慧的马拉松。从原理突破、技术研发到产品迭代、市场开拓,周期长、风险高、变数多,这与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天性存在矛盾。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涵养一批有远见、有定力的耐心资本,能够理解创新的非线性规律,愿意陪伴企业穿越周期。还要完善退出机制,形成“投资—成长—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让那些愿意“十年磨一剑”的资本能够留得住、退得出、有回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谁能在科技创新上抢先一步,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期待一个能够读懂科技创新语言、理解科技创新规律、尊重产业发展逻辑的资本市场加速建成,培育出一批顶尖科技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者:李华林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