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布全国首个智能无人系统产业政策

郑杨 2025-11-05 21:32:32

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广州市近日正式出台《广州市关于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加快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未来产业在场景建设、成果转化、企业引育、容错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系统布局智能无人系统在出行、制造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将智能无人系统作为独立未来产业进行专项扶持的政策文件,标志着广州在推进“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以来,广州将智能无人系统列入“12218”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方向,旨在打造智能无人系统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若干措施》围绕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场景开放、企业培育等关键环节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具有四大突出亮点:

国内首个智能无人系统产业专项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若干措施》从产业链条要素出发,提出技术攻关、创新平台、重点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场景、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等方面支持内容,重点在未来出行、工程制造等领域开展场景化集成应用,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未来产业聚势成链、加速崛起。

打造全空间超级场景,推动技术从“样品”到“商品”。加快构建南沙、番禺及海心沙“2+1”未来出行场景建设,支持南沙区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支持番禺区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吸引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成果来穗转化落地;大力推进海心沙全空间智能体系体验中心建设,为优质企业提供高水平展示平台,为公众提供未来真实体验。

实现产业政策最优叠加,集聚优势创新资源。支持智能无人系统产业链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鼓励建设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特色园区,并积极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对符合要求的产业特色标杆工业园给予奖励。

探索包容监管,营造宽松制度环境。推动人才、技术、资金和创新要素在超级场景内的自由流动,探索面向未来产业、先进技术的沙箱试验,试行“最小干预监管”。探索政府基金对未来产业投资的长效考核和容错机制。

据介绍,广州在发展智能无人系统方面已具备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应用基础。

一是应用场景丰富。物流方面,开通国内首条跨城电商低空物流航线(广州—东莞);旅游方面,纳米小镇、长洲岛都市农业公园两条空中旅游体验航线已试运行;交通出行方面,广州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约2600公里,多区域实现道路场景互联互通;建成大湾区首个“北斗+5G”全自动化码头,南沙港区四期工程部署了138台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用工总人数减少约70%。

二是创新平台汇聚。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研制了国内首台6000米级光学探测自主水下机器人(AUV)“探索6000”,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联合研制了国内首台7000米级深海遥控机器人(ROV)“海星7000”,攻克了海底无人系统作业难题,作业成本大幅降低。

三是创新型企业集聚。未来出行领域,集聚广汽高域、亿航智能、极飞科技、小鹏汇天等无人机企业,广州公交集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小鹏汽车等无人车企业,亿航智舫、番高领航等无人船企业,以及深海智人、中科灵鲛等深海无人机器人企业,实现海陆空全域通行。亿航智能研制的载人无人机实现“四证合一”,已向15家测试主体发放测试许可,并凭借216架eVTOL交付量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

下一步,广州将立足当前政策与产业基础,围绕“场景驱动、企业培育、生态赋能”三大路径,系统推进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