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燃料国际协同发展论坛举办

杨忠阳 2024-12-27 14:01:11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与中电工程联合主办,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和中英(广东)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中心协办的“2024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可持续燃料国际协同发展分论坛”日前在京举办。本次分论坛聚焦可持续燃料,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讨可持续燃料的发展策略与路径,促进国际深度合作与交流。

“加快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碳中和专委会主任委员江冰表示,可持续燃料可以实现碳元素有效循环,具有能量密度高、易储运,以及长时储能特点,有望使交通和工业燃料独立于化石能源,实现燃料净零碳排放,为我国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提供全新解决方案。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可持续燃料的应用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深远意义。

巴西驻华大使馆环境事务总管Luiz Keppe表示,巴西一直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 CCUS技术发展,愿借担任G20主席国以及主办COP30等契机,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在他看来,实现减排目标不能仅靠单一的路线或技术,各国要依据自身国情去选择最适宜的减排路径,同时考虑本国环境及相关限制因素。巴西依据国情选择减排路径,并希望能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在全球推广相关实用技术。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副司长安丰全指出,去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74亿吨。可持续燃料对于航空和远洋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因此更需要加快其创新和推广应用。

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绿色氢基燃料是新型能源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热点。中电工程首席科学家、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电碳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力表示,中电工程大力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以赋能低碳经济和创新低碳技术为核心,聚焦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绿色氢基燃料的全产业发展,助力全球能源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不过,当前技术端、认证端还有一些课题需要解决。”张力以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举例说,我国生态环保部门关于碳排放强度的计算和ISCC认证是有差异的,现在需要各方面专家就标准进行匹配。

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吴立新吴立新表示,当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在优化,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转型应向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方面发展。

美国全球科学认证体系(SCS Global Services )中国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和战略总监罗伯特·厄尔利 (Robert Earley)发表了题为《全球的可持续替代燃料标准化与认证体系》的主旨演讲,介绍了可持续替代燃料标准的政策驱动因素以及RSB和ISCC标准中可持续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圆桌论坛环节,由中电工程副总工程师、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田昕主持,伦敦大学学院教授、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顾问梁希,中美能源合作项目、能源转型高级顾问马湘山,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儿童投资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刘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九天,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王超等就可持续燃料市场需求、认证体系、交易市场、政策制度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探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