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锋:我国能源转型具备有利条件

2025-01-08 06:27:21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是我国能源安全发展的新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取得明显进展。重点领域节能提效明显,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4年下降约20%,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26.4%,较2014年提高9.5个百分点。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2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2000万辆。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多元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基本形成。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48.3亿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15.16亿千瓦,占比52%。能源管网互联互通进程提速,“西电东送”工程的输电能力已超3亿千瓦,油气“全国一张网”基本形成,2013年至2023年我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能源储备体系和新型储能建设加快,天然气储备十年来实现翻番式增长,2023年新型储能规模达3139万千瓦,能源系统韧性明显提升。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能源科技创新水平不断跃升。建成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25%,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超18兆瓦。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逐步应用于能源领域,智慧电厂、智能油气田等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储能、综合能源服务蓬勃兴起。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能源发展快车道全面打通。能源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内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加快构建。竞争性环节价格进一步放开,电力、油气网络环节科学定价制度初步建立。能源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覆盖战略、规划、政策、监管、服务的能源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全方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与引领者。2014年至202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增至18.5%,我国贡献率为45.2%。我国风电、光伏产品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批有实力的新能源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我国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为全球能源转型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和场景。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维护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能源安全困难增大。与此同时,产业发展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一直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问题。但要看到,我国能源转型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低碳产业基础强,具有容纳技术创新的广阔市场空间,人力资源丰富,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为新征程全面推动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

一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升级。在供给侧,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在需求侧,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升级改造,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终端用能绿色能源比重。

二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齐头并进。完善能源领域核心技术创新风险疏解机制,优化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提升绿色能源技术和产业竞争力。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构建智慧能源平台、数字中心,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三是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有效市场作用,进一步健全能源市场体系,完善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有机衔接机制,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强化有为政府作用,加强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协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优化能源领域营商环境。

四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稳固油气与新能源矿产多元进口格局,拓宽进口渠道。高质量推进全球绿色能源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和标准体系国际衔接互认。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