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长春: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不是竞争和取代关系

陈果静 2021-06-11 21:29:30

“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不会是竞争和取代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6月11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说。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是两个维度的事情。数字人民币是钱,是工具,钱包是载体,是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钱包和其他钱包一样,都是基础设施,是载体。第三方支付作为载体、作为基础设施功能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可以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载体。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对相关误解已经做了解释,数字人民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不会是竞争和取代的关系。网商银行联合支付宝和微众银行联合腾讯都是前期已经确定的运营机构。其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微信支付、支付宝继续承担作为一个钱包的金融基础设施职能,参与数字人民币流通的过程。

穆长春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数字人民币是双层运营架构,从一开始就不是人民银行对公众直接提供兑换流通服务,而是由二层指定运营机构提供兑换流通服务,全社会共同参与、公、私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铜钱无脚走千家,货币的流通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实现。当然非银行支付机构依然会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来为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流通做出相应的贡献。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在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和实现防伪的前提下,我们和各运营机构采用共建、共享方式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对钱包进行管理并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验真,并实现各自视觉体系和特色功能。通过建设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实现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数字人民币钱包具有普惠性,避免因技术素养或依赖通信网络等带来的使用障碍。

穆长春介绍,数字人民币钱包共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以及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而维度的钱包不同的组合,就形成数字人民币的钱包矩阵体系。

6月11日恰好是上海数字人民币试点“五五欢乐购”活动的红包发放日,35万幸运儿从近200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55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穆长春表示,在数字人民币的钱包矩阵体系基础上,未来还将与指定运营机构共同开发基本支付功能组件,利用智能合约实现时间条件、场景条件、角色条件触发的条件支付功能,以满足多场景需求并实现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