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22:50:56
11月28日,内蒙古通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经过严格的技术验证,成功完成“三充三放”接网试验及验收,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在新型储能领域单体容量实现了新突破,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了通辽力量。

220千伏海螺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于2025年6月开工建设,新建50万千瓦/ 200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装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升压站,通过1回220千伏线路接入金沙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侧。据测算,项目单次最大充放电量可达200万千瓦时,年最大充放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占地区市场化电量的4%,每年最大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万吨。
从项目启动开工建设到并网发电,通辽市能源局与业主单位、电网企业密切协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通辽速度”:6月28日开工建设,历时5个月即完成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及并网调度,提前1个月实现并网发电。这一速度不仅刷新了内蒙古自治区同规模储能电站项目建设纪录,更展现了通辽市在新能源领域“起步即冲刺”的决心与效率。
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配套建设220千伏升压站,实现了储能系统与电网的高效协同。其单次最大充放电量可达200万度,年约可实现峰谷转移电量6亿度,极大缓解地区电网新能源占比高、发电用电时序不匹配的矛盾,项目的成功运营,为区域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地区新能源消纳及产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通辽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比例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平衡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海螺储能电站的建成,将有效解决奈曼旗及周边旗县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带来的挑战,显著提升地区电力系统稳定性,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在削峰填谷、平抑波动、保障供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通辽市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了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