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绘就山海协作振兴画卷

李治国 2025-11-28 13:17:57

在东西部协作的时代画卷中,上海普陀区主动扛起使命担当,精准锚定帮扶与支援坐标,深度对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及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以靶向之力筑牢协作根基;不断深耕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的结对情谊,用跨越山海的携手架起帮扶桥梁。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普陀区始终立足区位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优势,把产业帮扶视为富民强县之本。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26亿元,建设项目512个,推动“项目式帮扶”向“体系化赋能”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布局从“点状分散”向“集群集约”转变。

2025年,普陀区帮助销售云南对口地区农特产品超过1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帮助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与上海市消费帮扶平台之间的“云花入沪”数据联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销售与生产的有效衔接,联动昆明鲜花产业订单式、精细化发展,为东西部协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普陀方案。

“普陀・城市骑士”不久前获评“2025年上海市特色劳务品牌”。从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扩容劳务协作岗位供给,到帮助云南籍务工人员及区域劳动力稳定就业,再到打造具有影响力、示范性的劳务品牌,帮助务工家庭增收致富,让每个来沪奋斗者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五年来,普陀区不断完善“云上・乐业”劳务协作工作机制,与对口地区共同建设“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增强在沪云南籍务工群众的就业信息跟踪,提供“一站式”送岗返岗服务、“一体化”技能提升培训,协调区内“饿了么”等平台企业为脱贫务工人员提供零工公寓、青年客栈等公益服务,帮助有意愿务工的群众不断转变“不愿闯”“不想闯”的就业观念,着力解决其“生活成本高”“饮食有差异”“租房安家难”等后顾之忧。

美景共赏、文化共融、发展共享。从雪域高原到半马苏河,从乌蒙山麓到东海之滨,普陀区让西部独有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等农文旅特色在上海广为人知。

围绕对口地区特色人文与自然风光,普陀区与对口地区共同实施“农、文、旅、教、体”一体化融合发展项目,通过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等,打造了亚东庞达村、东川大营盘、鲁甸尤家湾等6个既符合当地民生需求,又有带动示范效应的乡村振兴村,并逐步形成“国门巴夏一日游”“山水寻甸・寻游四季”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带动沿线餐饮、民宿、文创等行业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生态不断形成。

在日喀则市亚东县庞达村投入帮扶资金开办的索喃次仁文创工作室,通过带动群众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能力,打造独有的“巡边路上取材、彰显民族元素、精准特色定制、零售统购包销”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助推庞达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这五年,是普陀与对口地区同频共振的五年,是接力奋进乡村振兴的五年,也是同心筑梦协同发展的五年。

站在新的起点,普陀区将继续坚守初心、接力奋斗,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深化东西部协作,让产业之花在协作中绽放,让民生之果在共建中丰硕,与对口地区携手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