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05:59:13
一把卷尺量出城市治理的精度,深圳“卷尺哥”火了。不亮的路灯、开裂的路面、设计欠佳的步道……“卷尺哥”怀揣一把卷尺扎进深圳的市井街巷,给城市开出“问题清单”。深圳相关部门对“卷尺哥”所指之弊闻过则喜,几乎每个问题都得到了快速响应。据统计,这些问题平均3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
网友持续关注,既有对“卷尺哥”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城市治理的点赞,也有对城市治理者真诚回应民生诉求的褒奖。细听民意,善解民忧,才能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进一步提升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深圳市相关部门以可见的行动力,展现了治理者对民生问题的真诚回应与责任担当。这不仅赢得了市民的认可,更让城市治理充满温度与人文关怀。
也应看到,这种民意与城市管理间的良性互动有其独特性。公众的高度关注里,潜藏着希望更多地方能以“深圳速度”正视问题、回应问题、解决问题的期待。
人民性是城市的根本属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践行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正来源于管理者对微观诉求的敏感体察与高效回应。这种即时的回应,既能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也能激发居民参与公共治理的积极性。只有当城市建设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形成“人城共生”的治理格局。
城市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制度设计的创新。正如深圳打造的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核心平台——“深圳—民意速办”,能够精准捕捉并解决市民反映的重点难题,实现“分钟级”响应。在线上平台助力下,创新群众工作机制,要朝着更为细致、精准的目标前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积极推动城市治理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增强采集群众问题、办理网上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让网线开辟联系群众的“绿色通道”,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主动出击、主动作为,以全周期治理防患于未然,更能体现城市公共治理的水平。城市治理应从源头预防入手,消除潜在风险。通过构建标准化的管控框架,推动上下联动、专群结合、人防技防的全周期治理体系,可以高效提升城市治理质量。与其等到问题积重难返、亡羊补牢,不如在问题初期就及时干预,为城市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治理的提升,离不开市民与政府的“双向奔赴”。如何回应市民的热切期待?借鉴深圳经验,城市治理不仅在于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更在于精细化管理市民诉求,还在于推动全周期治理,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作者:李润泽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