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

本报记者 亢 舒 2025-11-28 05:44:25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今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推进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城市更新该如何推进?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城市更新应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着力在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下功夫。

城市更新应下功夫制定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倪虹表示,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建立完善“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规划实施体系,做好规划衔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印发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和手册,指导各地依据城市体检结果,科学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效、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确保城市更新项目落地落实落细。

“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越来越成为大家共识。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各地对体检问题立行立改、限时解决,依据城市体检生成城市更新项目库,依据城市体检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并持续跟踪问题解决情况。

城市更新应下功夫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信贷支持。

各地积极筹措城市更新所需资金。如福建省南平市采取补助资金、专项债、银行融资、社会资本等多种资金拼盘方式,谋划申报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国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破解财政配套资金不足的难题。

城市更新应下功夫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加强资源整合,通过功能转换、业态升级、品质提升等方式激活存量价值。

各地积极加强资源整合,拓宽企业参与城市更新的路径。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一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改造。对合作改造项目,经营主体可通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参与改造及建设;对储备改造项目,经营主体可在土地市场进行经营性地块摘牌,参与开发建设;对委托改造项目,经营主体也可通过与实施主体合作,参与开发建设。

城市更新应下功夫抓好系统治理和基层治理,发挥好“一委一办一平台”作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物业服务进家庭”,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各地注重城市更新长效治理。在江苏省苏州市十全街片区综合更新提升项目中,当地建立了“共设、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长效治理机制和可持续更新模式,组织倡导商户居民发挥主人翁意识参与街区治理,推广门前三包及绿化认养,街道联合商户联盟举办主题活动,促进街区活力持续迸发。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倪虹表示,推进城市更新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多元参与,要守牢安全底线,要强化基础保障,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