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授农以技

付胜南 郎珺荷 2025-11-28 05:44:15

  据媒体报道,日前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农学会年会,正式发布了2025中国农业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共有95项成果入选,其中包括新技术37项、新产品38项、新场景20项。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正经历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精准、从经验向科学的深刻变革。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业新技术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

  就农业新技术而言,我国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从技术储备看,我国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不断积蓄实力,基本覆盖智慧农业关键技术领域。从应用基础看,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机总动力超过11亿千瓦,为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市场需求看,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农产品向优质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的数字农业初具规模,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日益健全。

  不过,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业新技术发展方面,仍面临技术供给与实际需求有差距、投入成本与经济效益有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传统农户对新技术认知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授农以技,更好地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聚焦种业振兴、智能农机、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完善资金支持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采用新技术的农户给予购置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广“以旧换新+分期”“技术共享+按效付费”“政府贴息+信用贷”等灵活方式,降低农户使用新技术的门槛。建立差异化补贴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并精准施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技术应用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农田水利、仓储物流、冷链运输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培育新型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全程托管、代耕代种等服务,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能够分享新技术带来的红利,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付胜南 郎珺荷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