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热点 “两重”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5-11-28 05:29:28

经济日报北京11月27日讯(记者徐蕾洁)国家发展改革委27日举行例行发布会,就“两重”建设进展情况、能源保供及《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介绍,去年和今年我国分别安排了7000亿元、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465个、1459个“硬投资”项目建设,并同步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软建设”务实举措,推动“两重”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比如,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推动建设改造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加快健全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显著提升。在社会民生方面,支持人口流入重点城市新建和改扩建高中664所,新增普通高中学位超过100万个。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全面进入供暖季。李超表示,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是平衡的,资源供应有保障。

从需求方面看,今年供暖季将呈现持续时间长、用能需求峰值高的特点。从供给方面看,当前全国能源供应充足。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1.5%、6.3%;截至11月26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3亿吨,可用天数约35天。

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切实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日前公布并将于2026年4月1日起施行。目前,在信用修复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分类标准不一致、部门职责不清晰、修复渠道不通畅等问题,我国将采取针对性举措,做好信用修复。

李超介绍,《办法》明确将失信信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类型,原则上不再公示轻微失信信息;明确由“信用中国”网站统一接收修复申请,进一步简化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期限;明确由“信用中国”网站与相关部门、地方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修复信息及时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