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05:29:18
最近,笔者乘坐公交车时遭遇了尴尬:由于没带现金,而车辆又不支持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最终因无法支付2元车费,只能无奈下车更换其他交通方式。
一边是乘客因支付不便被迫弃乘,另一边是公交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这一现象折射出部分城市公交运营思路亟待转变,服务优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支付方式多样化,不仅方便乘客,也能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据了解,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已在部分地区合作推出公交乘车码,但仍有不少城市需要使用现金或传统公交卡。剖析其中的原因,固然有技术改造、利益分配等现实难题,但从深层次看,墨守成规、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也是阻碍服务升级的重要因素。
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城市已经推进公交支付便捷化,支持银联卡、支付宝、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和穿戴设备进行支付,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但也有一些城市虽推出了移动支付系统,但需要下载相关APP,进入指定小程序,或者和银行卡绑定,让本应便利的操作无形中打了折扣。
近年来,不少公交企业陷入持续亏损的困境。家庭汽车的快速普及固然会影响客户群体数量,但作为绿色出行交通工具,城市公交并非没有市场潜力可挖。相较于出租车和网约车,公交车出行成本较低;对比地铁等轨道交通,公交车站点密集、换乘更为灵活,这些优势仍是其重要竞争力所在。
尤其是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为城市公交带来了不小的商机。游客抵达一座城市后,乘公交游览城市地标、感受风土人情,是既便捷又经济的选择。但对于外地游客来说,特意办理一张旅游地城市公交卡,既费时费力,也无实际必要。城市公交部门应瞄准增量客户群体,及时推出便捷服务,方便外地游客。
旅客出行的温度,离不开良好的服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唯有主动适应消费习惯变化,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能力,才能真正留住乘客。(作者:郭存举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