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10:32:48
初冬时节,山东日照市岚山区广盈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行车吊起巨大的钢卷,稳稳送至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朱俊桦站在电脑前熟练操作按钮,钢带被精准切割成特定规格的材料。这些裁好的钢板将送往下游制造商,成为家电、汽车等产品的“骨架”。
如今在岚山区,传统钢铁正在被重新定义。它可以是一块厚达数十厘米、承载千钧的巨型钢板,可以是一张薄至0.08毫米的食品级马口铁;可以是一页凹凸有致的汽车板、家电板,也可以是一只小巧玲珑的汽车紧固件,更可以是一台焊接机器人,或是一根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药芯焊丝。
此时,在山东雷英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生产线运转的声音轰轰隆隆。一盘盘表面光滑的钢条被拉进加工器械,随即变为大拇指粗细的小型钢棒,再经过搓牙、热处理等多道工艺,就成为一颗精密的汽车紧固件。
“一个螺丝钉看上去不起眼,但却能影响一台发动机、甚至一辆车的使用寿命。我们通过光学筛选,为每颗产品严格‘体检’,把可靠性钉进每一个细节。”企业总经理张明付说。
产业链的精细化不止于此。去年,年产70万吨的食品级马口铁项目投产。凭借5项发明专利和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支撑,这里生产的马口铁比A4纸更薄,可实现极薄轧制厚度0.08毫米。该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消化”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约500万吨热轧卷板,实现从“材”到“品”的原地转化。
从炉火熊熊的钢铁“巨匠”,到细致入微的钢铁“裁缝”,钢制产品完成了从“巨无霸”到“小精灵”的形态跃进,并组成了一条不断生长的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串联着山东钢铁和日照钢铁2家链主企业,聚集了日照通用重工、昱岚新材料等50余家“吃钢嚼铁”中游企业,以及百余家信息、物流、环保等配套服务商,更连接着成千上万的下游用户。
从2003年的第一炉钢水,到郁郁葱葱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岚山区钢铁“森林”的养成,源于连续多年的“强链、补链、延链”。
“我们不再满足于生产‘大路货’,通过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推动钢铁产品向家电板材、汽车零部件、轮船制造、航空航天用品等领域延伸,将链条不断延伸,本地消化率持续提升,实现附加值倍数增长。”岚山区钢铁服务中心副主任傅志强表示。
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远不止于链条的延伸。通过数智化炼铁和数智化生产管控,日照钢铁年可降本近2亿元,降低能耗约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