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委党校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

苏大鹏 2025-11-27 21:49:0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11月26日,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在哈尔滨主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2025)。

黑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院)长周英东表示,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发挥党校理论武装主阵地作用、服务“十五五”发展新征程的具体体现。 

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史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原主任、《理论视野》杂志主编秦刚,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杨凤城,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省高端智库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梁謇分别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与建设重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着重把握好的几个关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十五五’时期提振消费的着力点”为题作主题发言。

史丹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重要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深刻理解“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时代要求,要以制造业为骨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十五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做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基本设施。 

秦刚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位新要求,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意义重大且深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有战略定力,也要有系统思维,要把握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推动经济建设行稳致远。

邴正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催生新兴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东北地区既需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积极寻找发展新兴工业化的战略突破口,也需要根据东部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势,积极对接、承接产业转移,还要以新兴工业化支撑东北成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基地,重振东北雄风。

杨凤城指出,从中华文明历史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文明提供现代力量,推动中华文明赓续、更新,成就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将科学社会主义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标注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高度。从人类文明史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历史迷思,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新时代,更是人类文明的新时代。

梁謇指出,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持久动力。新时代以来,我国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需求,消费规模稳步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但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观察,目前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这是我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经济增长韧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时期,显著提升消费率,有效扩大消费,关键是要做好“三篇大文章”,即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让人民群众“能消费”;着力优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让人民群众“愿消费”;着力改善消费环境,让人民群众“敢消费”。 

据了解,本届理论研讨会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与高品质生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等主题,同时举办四场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