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4:53:19
说起传统农业,人们脑海中大多浮现出一幅人力劳作、靠天吃饭的画面。如今,这样的生产场景在大江南北早已不复存在。笔者在四川盐亭县高渠镇许家坝的田间看到,种粮大户张莉轻点智能终端,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小麦播种机,便按照设定路线精准前行,一粒粒小麦种子均匀落入土壤,行距、株距整齐一致、丝毫不差。
说起智慧种田,张莉滔滔不绝地聊起来:“以前种麦子全凭手感,深一脚浅一脚,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这机器,说隔20公分下种,绝不差一根韭菜叶,出的苗齐刷刷的,瞅着那叫一个巴适!”
谈到对农业生产的新期待,张莉满是憧憬:“希望农机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要是能有智能预警,通过手机随时检查田里情况,种地就更省心了。”
张莉的话,说出了农民们对智慧农业的新期盼。是啊,当无人机“嗡嗡”掠过青翠的稻田,当传感器悄无声息地记录着数据,当手机直播间里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广袤田间的智慧农业革命,正让土地生长出无限可能。
农民们期盼着,土地能够会“说话”,通过埋入土里的传感器,实时了解哪一块土地“渴了”、哪一块土地“饿了”,缺多少水、少什么肥,都能精准识别、精准处理。
农民们还期盼着,庄稼自己会“报警”,通过无人机巡田或高清摄像头,在肉眼还无法察觉时,就精准发现哪片叶子生了病、哪棵苗长了虫,从而实现“定点清除”,防患于未然。
可喜的是,农民们的新期盼,正在得到最系统、最有力的回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做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新部署,必将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智慧农业发展、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智慧农业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人对自然规律的更深层次把握、对资源的更高效集约利用。当广袤的田野布满智慧的“神经元”,当农民们告别了“汗珠子摔八瓣”的低效付出,迎来的不仅是生产效能的跃升,更是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不可忽视的是,这场变革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挑战。不菲的前期投入、精细的技术操作、农村数字人才的短缺,都是智慧农业推广道路上需要翻越的“山头”。这需要政策持续鼓励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需要企业探索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更需要大力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培育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让技术真正为农人所用、为农业赋能。
种子已经播下,未来正在孕育。当我们再次凝视广袤的田野,看到的将不仅是禾苗的破土而出,更是现代农业的茁壮成长。智慧农业画卷的最终落笔处,必将是农民脸上舒展的笑容,是万家灯火中端得更牢的中国饭碗,是迈向民族复兴的最坚实的产业根基。
转载自《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7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