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3:39:04
近日,全国首个大规模红树林“种养耦合”生态修复项目——湛江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记者从承建该项目的中交广航局获悉,项目位于广东湛江麻章区金牛岛周边海域7个区块的红树林种植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余11个区块的种植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创新实践的“种养耦合”模式,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湛江有“红树林之城”美誉。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地处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素有“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盛誉。
2024年9月以来,中交广航局将红树林修复作为响应“海洋强国”“生态文明”战略的生动实践,以全国首个大规模红树林“种养耦合”生态修复项目为抓手,总规划种植红树林546公顷,同步实施3.02千米海堤生态化改造,实现“点绿成金”。
“项目创新采用的‘种养耦合’模式,打破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对立’的传统认知。”项目副经理王玉生介绍,“种养耦合”即以红树林种植为核心、生态养殖为补充、系统循环为支撑,在红树林湿地周边划定生态养殖区域,选择弹涂鱼、青蟹、对虾等与红树林生态兼容的品种,形成‘林护渔、渔养林’的良性循环,实现“一亩海域、双重收益”的生态经济双赢。
“为破解生态修复难题,项目团队以科技创新赋能‘种养耦合’,构建了四大核心技术体系:一是智能种养动态优化,随时掌握水温、盐度等生态情况和施工进度,让珍稀树种占比提升30%,生态修复和水域保护两不误;二是双层固土稳定滩面,让红树幼苗更容易存活;三是培育抗逆苗木立体防护,通过断根让苗木更抗折腾,引入弹涂鱼控制藻类,既护好红树林,又提升养殖质量;四是全周期零废弃循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项目负责人王昊介绍道。
目前,湛江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已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示范样本。修复后的红树林湿地成为鱼群、鸟类的栖息乐园,生态养殖模式带动周边产业升级,为沿海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作为全国滨海生态修复标杆,该项目不仅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规范与实施路径。
据了解,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印发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到2025年,“十四五”期全国营造和修复红树林行动目标的面积为18800公顷。而作为该领域的创新引领者,中交广航局“十四五”期间参与设计营造修复红树林面积达4624公顷,占了任务目标的近四分之一。
“我们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匠心雕琢生态工程。”王昊表示,下一步,中交广航局将继续深耕生态修复领域,深化“种养耦合”模式的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让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持续滋养海岸带,为美丽中国建设、全球海洋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央企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