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迎五年周期评估

郭静原 2025-11-26 21:06:29

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将全面评估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2020年以来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所取得的发展成效。据介绍,此次评估把“突出对标国际一流、突出业务支撑贡献”作为“破四唯”的关键举措,旨在让综合评估成为激励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检验科研成效的“试金石”。

“该项成果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日常业务流程中的使用频率?”“哪些参数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提问紧扣技术成熟度与先进性、核心业务关键问题、对业务发展与质效提升的影响、成果应用效益、成果应用潜力等五方面展开。专家组通过询问技术细节与应用难点,对检视成果进行定性研判、定量评分。

在本次评估的技术支撑单位、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副院长廖军看来,首次采用的现场检视,是此次评估工作的关键环节。评估专家避免泛泛提问,而是对标国际一流和业务支撑实效,当场指出问题,杜绝走过场,真正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发放调查问卷也是重要一环。专家组面向一线业务人员广泛征求“用户”对成果应用的反馈意见,对评估对象多维“扫描”、精准“画像”,以充实评价依据,挤掉评估材料中的“水分”和“杂质”。

最后,通过评估梳理出了经验和亮点——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从业务实际需求出发,重点解决业务的痛点和短板,既有“从0到1”的创新性突破,也有从有到优的持续优化。

同时,也清晰指出了问题所在和努力方向——在专家组向用户了解使用体验的过程中,“科研成果在业务上的评估机制需要改进”“对齐‘接口’开展协同合作”“预报员应全链条参与”等意见建议不断涌现。

参与评估的科研人员纷纷表示,科研必须更贴近业务。科技成果既不能在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里“沉睡”,更不能仅在国际期刊上“孤芳自赏”,关键是要将其有效转化到业务一线,让业务人员从能用、有用、好用到真正爱用,让气象科技成果真正从“对标”走向“超越”。

“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国家气象中心总工程师、专家组组长张小玲表示,科研与业务的双向奔赴,需要业务人员再主动向前一步深度参与,不能只做产品的被动接收者,还要做需求的提出者、产品改进的反馈者和试用者;职能部门要主导建立开放真实的应用场景,健全包容试错的合作机制,将科技创新的火花淬炼成驱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