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沾化:盐碱滩上“点水成金”

王金虎 2025-11-26 16:38:19

初冬时节,鲁北大地寒风渐起,山东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渤海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盐碱滩上,养殖车间内虾池整齐排列,成群对虾在供氧水泵激起的浪花中穿梭,色泽鲜亮。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捕捞、称重、装箱,上万斤鲜活对虾经充氧包装后,将发往京津冀苏地区的餐桌。

“这批对虾产量超25万斤,产值能达450万元!”基地负责人陆峰笑着指向满池对虾,“下一茬赶在春节、元宵上市,产量超40万斤,价格还能涨50%以上。”依托反季节养殖技术,这里年产对虾500吨,亩均产能是传统外塘养殖的100多倍,让冬日的“冬闲”变成了忙碌的“冬忙”。

位于滨海镇的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国家海洋立体确权政策颁布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光伏用海项目,项目每年能发电12.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8.58万吨。水面上光伏板发电,而水下则可以进行渔业养殖,不仅如此,该项目区域还兼顾海水晒盐、提溴等综合利用,实现了“一海多用”。

而在沾化北部的滨化集团的“一水多用”循环链同样精彩。海水先入养殖区养鱼虾,蒸发后卤水提溴素,最后被输送到盐田进行蒸发浓缩,最终结晶生成原盐,形成“上游养殖—中游提溴—下游产盐—延伸高端化工”的闭环。目前,集团原盐年产能50万吨、溴素5750吨,他们还和院士团队成立联合研究院,突破国外垄断的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技术,让循环链更具高附加值。

如今的沾化,铝基新材料产业产能已突破103万吨,反季节对虾端上京津冀苏餐桌,新能源项目建成规模已达418.59万千瓦,“上光下渔”“一水多用”的模式让盐碱滩涂变“聚宝盆”。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区,正以蓬勃姿态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