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三物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

2025-11-26 14:52:14

初冬时节的运河名城临清,菌香满溢、贤才云集。2025年11月19日至21日,以“三物融合、产业联动、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5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山东临清)创新会议在山东省临清市临清宾馆成功举办。这场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与临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行业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重要嘉宾,通过政策解读、学术研讨、现场观摩等多元形式,共话食药用菌产业创新路径,共谋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新蓝图。

微信图片_2025-11-20_164242_323.png

11月20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临清宾馆隆重举行,多位行业权威与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为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把脉定向。现场还举行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授牌及“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临清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产品科研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将为临清市的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智力引擎”。

在同期举办的圆桌访谈与专题报告中,专家学者围绕基因编辑、菌渣资源化利用、药食同源、桑黄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与产学研协同,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会展区内,一批创新装备集中亮相。企业代表介绍,优富宝增菇酶等技术可实现香菇增产15%以上,热泵热湿分离技术降低能耗30%,智能一体化食用菌空调助力实现“四季出菇”。这些技术为产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

11月21日,与会嘉宾实地观摩清源正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尚店司洼菌菇小镇,现场感受临清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活力。在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桑黄抗癌成分提取实验,公司与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的科研项目已落地见效;走进尚店镇司洼菌菇小镇,600个智慧方舱整齐排列,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实现了金耳的标准化、工厂化种植。

临清市立足黄河故道古桑资源,构建了集菌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全市食药用菌种植面积达3500亩,年产量1.96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已建成桑黄菌包年产800万袋、桑黄330吨的产业规模,开发中药饮片、功能食品等90余种产品,其中桑黄中药饮片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金耳产业布局智慧方舱600个,年产量突破9000吨,打入全国高端商超体系;花菇品牌“赵小花”实现亩均年产值20万元以上,形成从种植到深加工的产品矩阵。临清已连续六年举办产业大会,食药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临清桑黄”“临清椹果”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为推动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临清市坚持规划先行,将食药用菌产业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编制了专门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参与制定《黄河故道桑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牵头发布《桑黄栽培技术规范》国家行业标准。强化龙头带动,培育了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食用菌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菌物产品研发、生产及跨境销售。做优精深加工,与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成立研发机构,柔性引进专业人才,申报国家专利,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和产品。

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当地创新推行联农带农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金耳、平菇、花菇等食用菌种植,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将桑黄产业与文旅兴市有机融合,深入挖掘桑黄中医药价值和古桑文化内涵,改造升级黄河故道省级地质公园,建成桑黄文旅酒店、桑黄博物馆,实现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健康体验协同发展,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以上。

通过连续6年举办产业发展大会,临清市持续推动食药用菌产业全链条升级、高质量发展。目前,当地已形成集菌种培育、菌包规模化生产、菌菇种植、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体系,“临清桑黄”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临清椹果”“临清桑叶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临清桑黄”和“临清金耳”双双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先后获评“中国桑黄之都”“中国桑黄种植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本次会议的举办,为全国食药用菌产业搭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通过政策解读、技术交流与实地考察,展示了临清在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果。与会代表认为,临清在资源转化、科技赋能与品牌建设方面的经验,为我国食药用菌产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临清市将继续以打造“全国食药用菌核心交易区”和“江北最大食药用菌生产基地”为目标,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兴产业,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数据来源: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