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14:52:20
收官“十四五”,作为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济南高新区在“建设世界领先高科技园区”的征程上,刻下一串熠熠生辉的足迹。

5年来,这里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塔吊林立间崛起产业高地;这里是创新创造的“试验田”,智慧激荡中突破技术壁垒;这里是产业升级的“排头兵”,集群发展里重塑竞争优势;这里是空间蝶变的“新样板”,片区协同间拓展城市格局;这里更是民生幸福的“栖息地”,烟火寻常处传递发展温度。站在“十四五”末,在济南高新区,一份兼具硬核实力与民生温情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呼之欲出,正为过去5年画上句号,更为“十五五”新征程向更高目标迈进积蓄着力量。
项目为基筑高地 动能澎湃实力跃
日前,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二期项目竣工交付。这是济南首个TOD开发示范项目,让区域通勤效率提升30%。目前,已引入8家上市挂牌企业总部,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驻252家优质企业,加速形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2025年6月,济南汇川技术年产6000台工程型变频器项目投产,预计到2028年将实现产值50亿元,带动就业约800人。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济南高新区以一个个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示范项目为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2025年,该区省级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773.4亿元;71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383.6亿元。
项目引擎轰鸣作响,经济实力随之节节攀升。2020年济南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1291.5亿元,2024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3.5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指标任务。2025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1063.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市前列,分别领先全国、全省2.8、2.5个百分点;贡献率23.2%,连续两个季度全市领先。
同时,济南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十三五”末的130.2亿元增长到2024年177.2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102.1亿元,总量居全市前列。
创新为魂聚活力 科创潮涌竞风流
2023年底,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未来产业集群;2025年,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实现“济南一号”微纳量子卫星与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技术的持续突破,是“十四五”以来济南高新区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一个缩影。过去5年,济南高新区创新驱动,精心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创新活力如春潮般竞相迸发。
空天信息领域,2021年4月27日,“齐鲁一号”“齐鲁四号”遥感卫星发射;2022年7月27日,“济南一号”量子通信卫星发射;2022年9月6日,“泉城一号”快舟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3/S4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高新区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了商业航天“通、导、遥”三类卫星的发射。
关键技术的突破,源于精准发力的攻关机制。高新区坚持面向产业需求凝练科技问题,梳理重点领域实施定向突破,组织实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380余项,获批省科技示范工程、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共计46项,量子通信、电磁驱动、基因编辑等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科技力量的壮大,为创新筑牢根基。高新区推动多层级实验室联动、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作,新布局一批创新平台,科创城、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等高端平台加快建设,“电磁橇”等科学装置成功运行,新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6家、市重点实验室110余家,聚集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14家。
创新主体的培育,让产业生态愈发繁茂。高新区构建“全周期培育、全流程护航、全方位提质”培育体系,累计培育6家独角兽企业、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0家瞪羚企业、112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3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2500家、3000家,形成了“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发展生态。
空间协同绘新篇 片区联动展新姿
近日,在高新东区,一处处精心雕琢的绿地景观悄然亮相。随着生态系统提升项目推进,“公园里的科技城市”正从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实景。这抹清新绿意恰是高新东区蝶变的生动注脚。
2024年初,济南高新区吹响“三次创业”号角,高新东区作为主阵地,迅速拉开发展框架,以交通破局、产业筑基,跑出“加速度”。2024年12月25日,春暄路正式通车,孙村西片区至经十东路的通行时间缩短约15分钟;2025年8月,云巴启动空载试运行,预计12月初正式运营;2025年8月31日,济南轨交8号线全线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多维交通网络逐步成形,为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布局同样亮眼。2023年10月世界透明质酸谷产业示范区开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如火如荼,智能装备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临工重机、吉利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让高新东区成为高新区产业增量的核心承载区。
高新东区的蜕变,是济南高新区“中、东、北”三大片区协同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高新区聚焦高水平产城融合,推动三大片区各展所长、联动共进,城市功能与形象实现质的跃升。
作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起点,也是全区未来发展的“大本营”“根据地”,中心区正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提档升级“中央科创区”。总面积1.5万亩的3大更新单元同步推进。其中在小鸭集团及周边片区,山姆会员商店整体进度已超70%,预计2026年底开业后,年营业额可达30亿元。
向北望去,高新北区的功能布局日益完善,活力持续迸发。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小清河主城港片区、黄河国际生态港等项目加快建设,电网、水网、路网加快打通,片区正以“现代产业集聚的国际航空城”为目标,打造济南市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门户。
民生为本暖人心 宜居宜业添幸福
前不久,济南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项目规划床位1000张,预计2026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提升东部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曾是高新区民生保障的“短板”,“十四五”以来,高新区新增医疗机构100个,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目前,多个优质医疗项目还在加速推进。
这只是高新区民生答卷的一页。发展的目的,是让每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共享成果,济南高新区以“绣花功夫”雕琢民生细节,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渗透于日常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汉峪金谷互联网大厦的金谷产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温暖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共享会议室、24小时健身房、职工食堂……使周边超20万办公人员享受优质服务,让写字楼变成有温度的“第二个家”。
城市的宜居度,藏在精细化管理中,也体现在蓝天绿地里。近年来,高新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6.7%,较2021年提升9.9个百分点;菠萝山公园“火爆出圈”,2024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74%;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每一处细节都在提升着城市的宜居指数。
居民的获得感,还存在于教育“洼地”到“高地”的跨越中。“十四五”以来,高新区新增义务教育机构21个,基础教育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全市前列。
从医疗到教育,从社区服务到生态环境,济南高新区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宜居宜业的幸福图景,在每一位高新人的生活中生动铺展。
逐梦之路无坦途,笃行实干方致远。回顾“十四五”,济南高新区用奋斗书写了精彩答卷;展望“十五五”,济南高新区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勇毅前行,谱写世界领先高科技园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数据来源:山东省济南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