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企扩岗精准促就业

张林山 公丕明 2025-11-26 15:55:26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稳岗促就业不仅直接关系亿万劳动者的生计福祉,更关乎经济循环畅通、社会大局稳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未来,要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协同,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就业工作呈现出鲜明的主动治理特征,从过去的被动应急转向前瞻性、系统性布局,就业优先已成为贯穿宏观政策的主要考量。这一转变深刻影响着发展方式的演进——经济增长不再单纯追求GDP增速,而是将就业创造作为核心约束条件;产业政策不再仅看税收贡献,而是把岗位吸纳能力作为重要标尺;区域协调不仅算经济账,更统筹考虑劳动力供需平衡。近年来,这一战略导向已显现成效。

更重要的是,就业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而积极的变化:一方面,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了大批新型技术岗位;另一方面,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展现出强大的就业创造力,成为就业市场的“蓄水池”。

这些变化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成效。具体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模式广泛推广,创造出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在稳就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也要清醒认识到,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制造业招工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两头难”问题依然存在。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让就业“基本盘”更稳固、“水平线”再提升。

在宏观政策层面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财政政策要加大支持就业力度,通过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等渠道,为企业稳岗扩岗提供有力支撑。货币政策要注重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用好普惠金融等政策工具,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稳定就业主渠道。产业政策要突出就业导向,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要注重保持就业容量,避免出现大规模结构性失业。

着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提前布局人才培养储备,确保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相匹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劳动生产率,做好职工转岗安置与再就业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劳动者终身学习,持续提升就业竞争力。

聚焦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帮扶。青年就业关系千万家庭福祉和社会稳定,要将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稳定公共岗位,鼓励基层就业与自主创业。农民工就业关系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持续推动农民工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针对性帮扶与必要援助,保障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与失业保障体系,建立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研判形势,防范化解风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只有企业稳,就业才能稳。要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稳定经营主体预期,增强企业扩岗能力。着力破除制约劳动力、人才在城乡、区域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就业市场更加高效、有序。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作者分别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