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12:20:54
近日,来到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洛阳中铁强力机械有限公司新装备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对一台新研发升级版的集立拱、锚杆、注浆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Q/GM312A拱锚注联合作业台车进行全能自动化测试,在无线遥控操动下,该机就像一台灵活的大型“变形金刚”,变换着拱、锚、注三个机械臂和智能化工序,科技范儿十足。
据介绍,该产品创新开发了三臂协同作业结构,同时在左右臂集成20kW锚杆钻机,可一次完成立拱架、锚网焊接、锚杆施工、高压注浆等全工序,实现高效协同作业,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经测算,相较传统工艺,该产品无须退场,单循环工序转换时间缩短2小时,日施工进度提升15%。采用该产品后,完成三项工序所需设备成本从以往700万元以上,降至当下不到400万元,同时在施工环节还可减少70%以上的人工投入。经漳汕、宜涪、川藏等铁路工程验证,该产品每公里可节省施工综合成本200万元,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近年来,孟津区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有效带动经济发展质效齐升。
走进常袋镇洛阳鸿元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个精密“机器人关节”轴承接连下线。这些新推出的产品具有高耐热性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谐波减速器是用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关节’部位,它通过柔轮的弹性变形和齿啮合,将高速输入转换为低速、高扭矩的输出,类似用橡皮筋缓慢拉动重物,实现机器人的平稳运行。”鸿元轴承技术负责人吕瑞芳介绍,“我们的精密轴承,可以让谐波减速器发挥更精确、产品更耐用。”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孟津区将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产业转型的核心,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新一代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扩容提质,转型步伐全面加快。生产方式从粗放、高耗能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品牌从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转,质量效益从低效向高效转,转型成效整体显现。
在孟津区河源街道的洛阳豫甲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自动化半轴生产车间内,一台六关节智能机器人准确地将驱动轴,有序送向三台数控机床进行精细加工,为中国一拖有限公司生产配套驱动轴。“这些智能设备不仅提高了20%生产效率,而且不良品率也大幅下降,降低了30%左右,为公司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豫甲负责人周会利说,公司先后投入超过500万元,成功引进了四条智能化机器人生产线。
在麻屯镇洛阳开创车桥有限公司现代化智能驱动车桥恒温质检室,一台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上,闪着银光的探测钢针正沿着车桥边缘游走。传统印象中“傻大笨粗”的车桥,在这里俨然成为“高精尖新”的“艺术品”。“尺寸精度为1微米,远高于10微米的行业平均水平。”望着屏幕上车桥尺寸“数字画像”,质检员顾丽青说,“每一个产品都像自己的孩子,‘样貌’容不得半点瑕疵。”
该公司积极推动设备换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先后引进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驱动车桥自动装配线、柔性加工线和机械自动涂装线等多条,有效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和企业对外承接能力,下游客户包括中国一拖、中收、宗申、三一、徐工等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孟津区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梯次培育体系,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在技术改造、协同创新、供需对接、融资对接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实现粗放型加工向智能化制造升级,助力发展加速度。
冷却风扇缓缓转动、中控屏幕数字跳跃……在位于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的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内,新型分布式精准高效冷却“绿色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即将发往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龙头企业。
工业冷却是石化、冶金等行业加工的必要环节,具有高耗能、高耗水的特征。其中,70%到80%的工业用水是冷却用水,冷却系统堪称工业耗水“第一大户”,由此催生了巨大的节能降耗潜在需求。“这种新型冷却设备较传统设备节水超50%、节能超60%,设备总投资减少20%以上,去年入选洛阳市首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大典型案例’。”隆华科技集团科技管理部副部长李卫介绍。
隆华科技是一家主营工业节能设备研发、制造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曾诞生我国首台高效节能复合型蒸发式冷却(凝)装备。近年来,面对行业绿色化转型新需求,企业打破常规设计思路,创新研发了以“分布式”和“高效”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冷却设备,引领行业绿色化转型。
位于常袋镇的洛阳森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CS 系列催化裂化进料喷嘴,成功应用过国内外140多套催化裂化装置,平均液收提高至少0.3%以上。经效益核算,一百万吨炼厂仅更换喷嘴每年增加效益千万元以上。该企业凭借绿色节能喷嘴打开市场,多年来尽心尽力服务于100多家炼油及煤化工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设计院及高校展开密切合作,在绿色产品研发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现产品、服务和能力的扩展和创新。
孟津区坚持把“向新逐绿”作为驱动产业变革核心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企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初步构建起行业上下游衔接、企业配套协作、全产业覆盖的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含新量”和“含金量”越来越高。
孟津区工信局负责人郑建强说:“孟津区将大力支持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加大对绿色制造体系、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企业2家、省级绿色企业24家、省级绿色园区1家。”
郑占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