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06:44:10
近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布通告,自2025年12月1日起,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实行免票政策,灵隐飞来峰景区45元门票和灵隐寺30元香花券将全部取消。消息一出,引来无数叫好声。
2002年杭州宣布西湖景区免费开放时,就曾引发广泛关注。20多年后,杭州再次对一处风景名胜区实行免票政策,是当地文化惠民的又一次升级、还景于民的进一步深化。
不仅是杭州,很多风景名胜区都在探索推行免门票政策。比如,山东沂山风景区推出“山东省户籍居民免门票”政策,迅速点燃省内游客出游热情。吉林长白山景区面向黑龙江、吉林、辽宁高校在读大学生推出免门票政策。此外,太行山大峡谷景区、黄山风景区等也限时段、限区域推出门票优惠活动。各地探索景区免门票政策,带来3个思考。
舍与得的博弈。当前,还有不少景区收入主要依靠门票,而且还时不时涨价。越来越高的门票价格不仅加重了游客负担,更成为制约旅游消费升级的瓶颈。而免门票是一种典型的“放弃前端收入、撬动后端消费”模式。虽然门票收入没有了,但随之而来的大量客流,会显著带动景区内餐饮、文创、特色活动等消费增长。从西湖免票实践看,免门票带来的不只是流量增加,还影响了游客行为,免费进入景区让游客行程更随意,停留更分散,给景区经营带来更多可能。
点与面的考量。景区免门票,不仅仅是取消了几个收费窗口和闸机,而是超越了简单的“景点”“景区”思维,从点到线再到面,拓展了文旅消费空间。收费政策下,游客要物有所值,必然在景区花费更多时间。免费后,游客自然会向周边区域扩散,由此而来的更大灵活度和更多可能性,激发景区外交通、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链条,创造更优越的旅游业发展环境,景区周边及所在城市也将拥有更多流量接口。景区和城市相互赋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带来更大吸引力和更多长期收益。
放与管的智慧。景区免门票既要有“放”的勇气,更要有“管”的智慧。景区免门票,短期内必然面临客流激增压力,可能导致游览拥挤、排队时间长、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这对景区预约系统、客流疏导、文物保护、环境卫生等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时,要通过精准的客流调控、多元的资金支持,缓解“放”带来的问题,让景区保持高品质。同时,也要警惕免门票后可能出现的“堤外损失堤内补”现象,即景区内消费价格大涨,或周边环境过度商业化,损害游客体验。
免门票只是开始,景区要在舍与得、点与面、放与管之间做好平衡。只有不囿于一景一票、少一点功利算计、多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文旅的视野才能更开阔,促消费才能做出更多大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