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头条丨这家曾被巨头追捧的AI公司,为何成了不良资产?

杨啸林 2025-11-25 20:07:31

当华尔街还在为“AI是否存在泡沫”争论时,现实的案例来得更为直接。近日,英国AI法律初创公司Robin AI,因C轮融资失败,被挂上英国不良资产交易平台等待出售。

Robin AI并非无名之辈。它曾备受资本追捧,谷歌、软银、淡马锡等巨头都曾是其投资者,客户名单中也不乏瑞银、通用电气等世界500强。

然而,从盛名到危机,只在一瞬间。尽管公司在2024年收入翻倍,但约1000万美元的年收入被投资方评价为“远未达到AI级别的增长”。在资本普遍要求年增长3-5倍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单显然不及格。

更致命的是其商业模式的悖论:Robin AI被认为“不够AI”。为了克服AI在法律领域的“幻觉”问题,Robin AI雇佣了大量律师对AI结果进行人工复核。这种模式虽赢得了客户信任,却导致公司2024年净亏损超1400万美元,人力密集的特性也让它在资本市场失宠。

Robin AI的案例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AI行业的困境。2023年ChatGPT掀起的热潮,在短期内拉高了众多AI公司的估值,也拉高了市场对商业化兑现的期待。然而现实是,很多企业难以精准、快速地兑现商业价值。即便是部分成功的AI产品,其效益与巨额投入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有分析表示,当前投资人对AI企业的估值正在回归理性务实,更加关注真实的商业化数据,这将推动AI淘汰赛提档加速,一旦AI投资收益兑现不及预期,类似的估值调整势必将接踵而至。(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