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举行——中国减贫成功对全球贡献举足轻重

袁勇 孙亚军 赵以纯 2025-11-25 09:13:17

全球南方.jpg

11月21日,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携手迈向现代化:共同愿景与发展之路”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中外嘉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全球南方国家应携手共进,坚持合作共赢,共同推动现代化事业。

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越来越响亮,通过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呼声。南非开普敦大学校委会委员爱德华·吉迪索·马洛卡表示,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通过符合自身国情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任何国家都不应将自身模式强加于他国。目前,许多全球南方国家都在向中国学习,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普遍认识到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过去,现代化往往以经济指标为主要衡量标准,但在当今时代,现代化已不再是单一标准可概括的概念。特别是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公平、平等、社会稳定与公众参与度等因素都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秘书巴勃罗·沃马罗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性时刻,世界在外交、经济、全球治理与公共卫生等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西方模式的局限性越发突出。在此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作出自己的抉择,追求更加多元、平等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及对外联络部门亚太部原主任安德烈·切韦廖夫指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也不只是建设高楼大厦,而是社会的全面转型。

“全球南方国家覆盖全球约80%的人口,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仍有约7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其中大多数来自全球南方国家。一些国际组织需要改革,以确保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能够被真正听到。”安德烈·切韦廖夫说,“数字经济正成为社会发展主动力,数字技术应被视为公共产品,成为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础。提高数字能力、缩窄数字鸿沟对全球南方国家至关重要。”

尼日利亚国家政策与战略研究所所长阿约·克里斯托弗·奥莫塔约表示,目前,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工业基础薄弱、治理能力不足、面临“数字鸿沟”等,但是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是大势所趋。殖民主义和单边主义在当今时代已无出路,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发挥在人口结构、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弥补在基础设施、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促进交流互鉴,形成发展合力。以非洲为例,若能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劳动生产率有望提升40%。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研发产出在全球的占比不到1%。各国亟需加强对人力和知识的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国家竞争力。

与会嘉宾普遍表示,中国在推动南南合作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在减贫等方面的现代化经验对于全球南方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学习价值。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第一,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具备长远眼光、恒心以及耐心。第二,经济增长需具有包容性,需要涵盖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关乎人民福祉的各个方面,还应照顾到弱势群体。第三,各国需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任何模式都不具备普适性,不可照搬照抄。中国模式的成功就在于契合了中国国情。第四,当今世界,合作不可或缺,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中国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平台持续推动南南合作,始终践行共同发展的理念。”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倪华指出,中国减贫成功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举足轻重。尤其对全球南方国家来说,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减贫并非单纯提高收入,更在于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实现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发展。

“中国的减贫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中国政府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帮扶,并为不同贫困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因地制宜解决贫困问题。”倪华表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技术与经验交流,是应对全球贫困的关键举措。“全球南方”是一个共享经验、相互支持、有着共同愿景的共同体,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将持续通过南南合作促进国际减贫行动,将中国减贫进程中涌现的本土创新与相关解决方案分享给其他国家。

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主席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表示,全球南方国家面临艰巨的脱贫任务,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中国积累了大量脱贫经验,取得了非凡的脱贫成就,中国政府对于脱贫事业展现出的坚定决心在全球独一无二。同时,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并将其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助力减贫事业。(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 孙亚军 赵以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