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密制造的“解题专家”——宁波博可机械专注科研拓蓝海

□ 本报记者 郁进东 2025-11-25 06:44:32

在宁波博可机械有限公司的测试实验室内,一块手掌大小的金属正经历严苛的考验——精密切割、镶嵌、抛光,最终被送入一台硬度检测仪。“可别小看它,这是某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客户寻遍市场,也找不到能满足硬度要求的标准件,这才找到了我们。”宁波博可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风介绍。

在工业制造领域,标准件虽应用广泛,但随着智能制造浪潮席卷而来,市场对高精度、高复杂性、小批量定制零件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从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到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都离不开定制化零件的支撑。

“我们专攻的,就是这些精密零件的‘私人定制’。目前,我们已为客户开发超过2万种非标零件。”陈长风说,“可以说,我们是一家‘解题公司’,专解那些‘解不了的难题’。”

走进博可机械的产品展厅,满墙陈列着形态各异的精密零件,无论是一枚看似普通的螺丝,还是拇指大小的金属环,应有尽有。“这些零件虽然小,但应用场景却超乎想象。”陈长风如数家珍,比如电动牙刷内部的高速转动轴、机器人灵巧臂中需兼具超强刚性与轻量化的关节部件,甚至飞行器上耐受极端环境的精密构件等。

技术难题,往往在极限要求下会取得突破。3年前,一份来自德国知名轨道交通企业的订单摆在公司面前:研发一款火车推杆连接销,不但要能承受住巨大压力,并能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保持韧性。当时,市场上没有产品能满足如此严苛的标准。

没有先例可循,只能自主攻关。公司迅速组建起技术小组,从材料遴选、热处理工艺到结构设计与表面涂层,每一项工序都反复测试推演。在尝试了10多种材料、调整了数十次工艺方案后,团队不仅成功研发出达标产品,部分性能甚至超过了客户预期。这款“高强度、耐严寒、高延伸率”的连接销,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在一款具备高精密度的机器人身上,一个微小零件往往会决定整机性能。

前不久,博可机械遇到另一项挑战:某智能机器人的关键运动部件——一款组合焊接传动件,因笨重且动平衡不佳而陷入瓶颈。“我们凭借对多种材料的熟悉与工艺经验的积累,设计出一款高性能新型材料,采用一次成形结构,不仅攻克了原有力学与噪声难题,还为客户降低了成本。”陈长风说。

“我意识到,技术门槛不高的产品,很难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20世纪90年代末,陈长风敏锐洞察到标准件的局限性,毅然转向拥有高技术含量的精密零件定制领域。

“零件虽小,但技术含量不低。”他说,客户的定制需求多源于特殊应用场景,对硬度、延伸率等指标有严苛要求,背后涉及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热处理及表面技术等多门学科。正因如此,博可机械自创立之初便将研发置于重要位置。

走进博可机械的测试实验室,这里不像传统工厂,更像一个“技术极客的工作室”——百余平方米空间内,密集排列着20多台进口设备,从精密切割、热加工处理,到硬度测试、涂层测厚与三维测量,一应俱全。

“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还是人才。”陈长风算过一笔账,目前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20%,拥有多位深耕材料与精密加工领域10余年的资深工程师。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并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体系,让人才共享创新成果。

精锐的团队加上高端检测设备,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科研底气。“我们擅长的,就是将客户的理论构想转化为实物,解答那些看似解不了的难题。”陈长风说。

此前,博可机械的合作客户大多是海外制造企业,但近两年,国内客户数量增长迅速,占比已超10%。“我们定制产品的经验,能帮助客户摆脱关键部件的外部依赖。”陈长风透露,公司今年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25亿元。

拥有25年精密零件定制经验的博可机械,曾与超过300家欧美企业长期合作,年产值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陈长风说:“早年我们主攻海外市场。如今,中国制造业升级步伐迅猛,精密定制不再是欧美企业的专属需求。我们过去积累的宝贵经验,如今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也正为中国智造注入新的动力。”(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