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06:44:04

图为新津区健康食品产业园展厅内展示的各类“新津造”绿色健康食品。 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摄
成都市新津区素有“中国民营经济摇篮”美誉。如今,新津的产业门类日渐丰富,如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等,其中,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已连续两年居于成都首位。
新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何贞告诉记者:“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早上上班时走进园区,面包和蛋糕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十分香甜。新津区按照优存量、育增量、谋新量进行布局,已在新津区健康食品产业园形成绿色食品产业“一核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核’指的是位于健康食品产业园核心区域的科创核,集创新孵化、中试小试、检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三区’则分别是依托现有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功能突破的存量提质区,围绕主攻产业领域承接重点项目的重点集聚区,为远期项目承接留足空间的未来拓展区。”据何贞介绍,今年新津区健康食品企业数量已突破100家,年底产值将突破200亿元。
全链条发展是良好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农家小酥肉在新津的本地化配套率达90%。从猪肉到食用油、面粉等,再到冷链运输环节,一套高效配套的产业链已成熟运行多年。
“制作鸡蛋干时分离出来的蛋清,能不能用于小酥肉的制作?我们和美好食品正在洽谈。”四川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强对于与10分钟车程外的企业达成合作很感兴趣。
作为一家鸡蛋干销量居全国前列的企业,沈师傅食品每年消耗近3亿枚鸡蛋。为实现液蛋就近供应,沈师傅食品与四川厚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建四川厚傅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共用一栋办公楼,生产线仅隔一条6米的作业通道,一条57米长的液蛋输送管线把液蛋生产线和鸡蛋干生产线串联起来,每吨鸡蛋能节约原料冷链物流成本约50元。
一手抓延链补链,一手抓科研创新,新津的绿色食品企业正加速升级。
如今,沈师傅食品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科研平台,联合优化37道生产工艺,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今年7月,中粮集团自主研发的D-阿洛酮糖通过国家新食品原料评审。“这款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功能糖市场的空白,还打破了生物制造领域相关技术垄断。”中粮生化(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含介绍,该产品已在新津生产上市。
11月20日,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在新津区正式开园,着力推动企业数量能级、产业规模质效“双提升”,努力构建四川省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食品产业园。
随着越来越多绿色食品企业落户新津,当地全方位陪伴、全周期护航的企业服务体系展现出优势。新津搭建健康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共招引入驻实体创新平台4个,为企业提供研发、工艺升级等服务,园区内联合实验室则由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与30多家小微企业共同组建,可提供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站式、全链条检测服务。
从民营经济的“摇篮”到产业发展的高地,新津区历来把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放在首要位置。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自2024年以来,新津已举办政商恳谈会16次,解决企业诉求190余个,兑现各类惠企资金1.6亿元,惠及企业300余家。(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