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18:56:37
“半马苏河”法治驿站、AI法律助手、数字律所……在上海普陀,法治之光正持续润泽这片沃土。11月19日,2025年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上海举行,记者走进上海普陀司法一线,解码普陀法治建设的奥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普陀”这张闪亮的“金名片”。上海市普陀区司法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张蓉表示:“普陀区司法局着力打造‘精服务、化纠纷、强涉外、优执法’‘四大法宝’升级版,以高质量法律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精服务方面,普陀区推出“半马苏河”法治驿站,致力于将专业严谨的法律条文,创新性地诠释为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法律知识。截至2025年8月,该驿站已累计接待访问者逾1.3万人次,成功举办了90多场主题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法治理念深度融入社区与市民生活日常。
而“法律+科技”,则是“半马苏河”法治驿站的一大亮点。驿站多措并举,让公共法律服务“智”在指尖、惠及日常,用数字技术构筑起了一个没有围墙、永不打烊的“云上法律服务大厅”。据驿站工作人员介绍,“普法通”人工智能法律助手可提供法律咨询、制作常用法律文书、查询法律法规服务,无论是日常法律疑问,还是合同起草、协议制作,都能快速给出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法小淘”数字律所则能够提供律师“一对一”“面对面”的视频法律咨询和法律智能问答,市民和企业工作人员在这里还可以体验视频远程调解、普法宣传等功能。
此外,“释法解忧”空间作为基层解纷“前沿哨所”,由律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常态“坐班”,为市民答疑解惑;“听讼讲法”直播间可为专业人员提供直播设备,为优秀法治经验及普法宣传提供保障。
在化纠纷方面,普陀区构建了“平台支撑、规范运行、案例示范”的商事纠纷化解格局,妥善化解涉企纠纷。“普陀持续加强商事调解组织培育,指导调解组织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制定《商事调解行为守则》《调解中心收费办法》《商事调解规则》等规则,强化规范化建设。”张蓉表示,“同时普陀还积极鼓励优质商事调解组织入驻法务区,对符合条件的商事调解组织给予开办费资助、租金补贴等,形成商事调解服务集聚效应,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调解服务。”同时,普陀还通过政策解读与案例宣传提升商事调解认知度,让“有纠纷,先调解”逐渐成为企业共识。
此外,普陀区司法局还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工作要求,打造1690公共法律服务客厅。在传统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法治宣传服务的基础上,整合各方力量,为群众提供多元公共法律服务:如,整合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等“老法师”资源,全方位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条解释、案例解答等公共法律服务;针对家事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矛盾,由法官、人民调解员、信访接待人员现场开展人民调解和矛盾化解,提高诉源治理的能级;针对有诉讼需求的居民,法官现场指导和引导群众通过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上海“一网通办”诉讼服务平台等进行线上立案等。
在强涉外方面,普陀区辖内润一、国创等6家律所在美国纽约、越南河内、泰国曼谷、中国香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地设立6家海外服务网点,为企业跨境投资、争议解决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们还紧密结合区域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定位与企业出海需求,构建‘高水平保障、全链条协同、多层次交流’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张蓉表示。普陀制定“鼎新法治人才培养使用计划”,强化鼎新法治人才培养、使用和保障协调协作,提升人才服务能级;建立“涉外律师人才库”,动态吸纳涉外律师;充分发挥律师行业涉外法律服务专业研究委员会作用,定期举办案例研讨、规则解析等学术活动,推动人才能力迭代升级。
在优执法方面,普陀已探索出一条软法赋能基层治理、深化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2025年初,普陀区全面启动“软法赋能基层治理行动”,聚焦更多基层治理难题,为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疏通基层治理堵点难点搭建“快车道”。软法编制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每一部软法指引的诞生,都历经了多场“头脑风暴”与“民意淬炼”,截至目前,已形成“物业服务质价提升”“社区安装新能源电动车公用充电桩”“文明养犬”等多部软法指引,为破解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法治化路径。
针对涉企行政争议,普陀坚持落实涉企行政复议“容缺受理”机制让企业少跑路,同时联合执法机关开展普法工作,助力企业积极落实整改与执法机关达成和解,增强规范经营意识。截至11月15日,“容缺受理”案件73件,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调解率达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