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夏先清 2025-11-24 18:57:00

11月下旬的豫南大地,寒意渐浓却挡不住田间地头涌动的生产热潮。在河南省桐柏县黄岗镇岳新庄村艾草种植基地里,种植户们正忙着清理田间杂草,为艾草根系保暖培土。

“秋冬深耕施肥能让艾草根系更发达,来年端午时节的艾叶品质才会更优。”岳新庄村艾草种植大户孙道怀在忙碌的间隙向记者介绍今年艾草种植的情况。“一亩艾草的经济效益是种植玉米的两到三倍,我目前流转的200亩地都种上了艾草,一亩地每年能有2000元左右的纯利润,一年下来收入不少,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生活想过好,先种艾草。”这句在黄岗镇民间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艾草产业在当地农民群众心中的分量。现如今在黄岗镇,像孙道怀这样的种植户有大大小小近3000户,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为推动艾草产业上规模,黄岗镇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艾草产业集约发展,全镇艾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达1800万元。与此同时,该镇引进艾草加工企业,建设现代化生产线,开发艾绒、艾柱、精油等产品,整体年加工能力超5000吨,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艾草经济”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南阳豫桐金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是黄岗镇的龙头企业,车间墙壁上挂满了“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地理标志”等荣誉。“我们以非遗技艺——三年陈艾、石碾冷加工制绒工艺打造核心竞争力,无添加、不熏色,只为保留最本真的药效,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公司负责人祝君平谈起发展之路充满自豪。

在艾草制品公司上班的村民感慨:“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一次家。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月薪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株株艾草,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绿色银行”,开创了艾产业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合作社发展、农民增收“三赢”的可喜局面。

除了艾草,黄岗镇农民群众致富还有“一宝”。11月22日,记者跟随黄岗镇大棚村致富带头人骆成刚来到村里的桃树种植基地,只见种植户们正在给果树修枝,并清理果园杂草。骆成刚介绍说:“村里现在种有桃树2万余亩,亩均收益达6000——10000元,我们今年计划再扩种5000亩,重点发展沙红桃、黄桃等优质品种,带动更多乡亲共享产业红利!”

近年来,黄岗镇立足浅山丘陵的自然禀赋,以桃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抓手”之一,通过“党建引领+技术扶持+示范带动”模式,推动桃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政府累计投入1103万元,建设桃园灌溉管网26.5千米,改造田间道路6.2公里,建成现代化桃果交易市场,并定期邀请农技专家下乡指导,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服务。

如今,黄岗镇桃树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年产值达7200万元,高峰期每日吸纳300余名村民参与采摘、包装,他们日均收入超200元。桃产业不仅让村集体年增收超6万元,更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昔日的荒山岗坡,如今已成为百姓增收的“花果山”。

随着桃产业渐成规模,每年春夏秋三季,来这里踏青赏桃花、体验采摘乐趣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黄岗镇政府顺势开发观光路线,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打造“赏花——采摘——生态游”乡村旅游模式,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走出了一条旅游兴业、旅游富民的成功之路。

“黄岗镇浅山丘陵面积大,发展艾草、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黄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楠介绍说。该镇坚持因地制宜,盘活山林、坡地等资源,在大力发展桃树、艾草等特色种植业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叶资源,打造总面积达95.8平方公里的红叶景区,每年举办以红叶为主题的文旅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赏红叶、品美食,每年带动当地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每年11月份,是我们一家人最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游客们在山上赏完红叶,就会到我这里来吃饭。”经营着农家饭馆的黄岗镇段庄村村民王荣告诉记者。王荣家就在红叶景区附近,眼看着红叶旅游火了,他们把家里的房子装修改造后,开了一家花园式农家饭店,因为饭菜口味好,农家食堂很快就远近闻名,一年四季食客不断。“桃花季、红叶季每天接待游客8桌以上,除去成本,每年咱家食堂收入就有10多万元。”王荣高兴地说。

乡村旅游发展好,群众生活步步高。黄岗镇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代销农副产品等多种途径,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土特产展销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发展农家乐餐馆40余家,农副产品经销点60余处,打造特色蔬果采摘园10余家,美丽风景正日益转化为美丽经济。

艾草青青,桃花灼灼,红叶漫山,炊烟袅袅,四季如画的黄岗镇,青山变“金山”,黄土亦生金。“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特色产业链式发展、集聚发展,让农村田园秀色更加可观,让‘美丽经济’添彩乡村振兴。”郭楠的话语中充满信心与力量。

黄岗镇千亩艾草种植基地。马琳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