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18:58:04
11月23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故县镇盘东村滩地,3台大型播种机、两台旋耕机及多台农用车辆轰鸣穿梭,翻起的泥土裹挟着湿润气息。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10多名村民忙碌田间,雪白的化肥与裹着红色药膜的麦种精准入仓,机械驶过,田垄上留下一行行整齐的播种痕迹,为黄河滩地铺就出希望的新图景。
“播种早的麦苗已是一片绿色,就剩这块地播晚了些,但有农业服务部门的指导和机械化助力,两天时间就全部种完了!”承包大户李林生站在播种机旁,看着穿梭的农机满脸欣慰。
今年秋季雨水偏多导致土壤湿度大、农机作业难,秋作物腾茬推迟,给小麦播种带来挑战。故县镇分类施策,推进散墒整地,对无明显积水地块抢时翻耕播种,对排水不畅地块采用旋耕或少免耕方式抢播,确保了3.4万亩小麦的高标准、高质量播种。
“一小时能播种15亩左右,我负责的55亩地,不到一个下午就收尾了!”六口村机手韩林生操控着播种机,话语里满是自豪。
高级农艺师张金星介绍:“为了弥补播期推迟影响,今年麦播精准落实‘四补’措施;选用耐迟播、抗逆性强的半冬性早熟品种,以‘种’补晚;推行氮磷钾平衡施肥,以‘肥’补晚;根据播期和地块调整播种量,以‘密’补晚;采用宽幅播种提高均匀度,适当浅播争取早出苗,以‘好’补晚,确保稳产甚至增产。”
站在田野里,种粮大户李林生一边听着农技人员的讲解,一边嘴里不停地重复着:“不同播期、不同地块,不同品种适宜播种量更是关键。一般亩播种量为10公斤,现在每晚播两三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但播种量最大不宜超过15公斤,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减产风险。”农技人员的秘诀提醒,他心里充满了底气。
秋播虽延后,丰收仍有盼头。面对秋季多雨的不利条件,灵宝市强化组织领导、技术服务和农资保障,各级党员干部、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协调农机调度、化解地块矛盾;市乡两级农技人员组成“流动服务队”,通过现场演示、发放明白纸、讲解整地、拌种、田管技巧,将科技服务送到农户的心坎上。在农资保障上,积极开展打假专项行动,对农资门店拉网式排查,设立“放心农资供应点”和维权热线,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统筹推进了30余万亩小麦播种落地,夺得来年好收成。
机播鏖战田间 邢博 摄
机手旋耕覆盖 邢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