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 业界共探儿童早期发展

康琼艳 2025-11-24 12:07:23

发放育儿补贴、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近年来,我国围绕儿童早期发展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在11月21日举行的“中国儿童早期发展共建项目启动仪式”上,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宋文珍介绍,近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政策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育儿补贴和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两项制度的出台释放了国家鼓励生育的最强音,标志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向普惠性迈进。

数据显示,我国0—3岁儿童总数约4165万人,其中乡村儿童约1529万人。科学研究表明,0到3岁是人的大脑发育关键阶段,约80%的脑功能在这一阶段形成。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就是投资于未来优质的人力资本,是提升国家长期人才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仍面临家庭认知不足、资源分布不均、服务供给薄弱等现实挑战。特别是乡村儿童在社会情感、语言、认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发育水平与城市儿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养育有机结合不仅关乎个体、关乎家庭,更对提升人口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战略影响。”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新增人口减少、区域间人口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逐步显露,优生优育、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要突出解决欠发达地区儿童在获取科学养育指导、优质早期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弱项,为乡村0—3岁孩子早期教育项目提供质量保障和资源支持。

活动当天,“中国儿童早期发展共建项目”正式启动。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该项目将通过政策研究、项目创新、公众教育等三方面破解儿童早期发展难题,为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探索可复制的经验。“中国儿童早期发展共建项目”吸引了盖茨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共同参与。

与会专家表示,推动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国家顶层设计、服务队伍建设、再到家长认知和养育能力提升,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推动如此庞大的系统变革,无论从经费投入还是专业能力角度,单个机构都难以实现,有必要搭建一个集资金、技术、伙伴网络等在内的多元机制,将科学养育资源精准输送到基层,系统性地破解乡村0—3岁儿童发展困境。(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