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治慢阻肺病亟需提高公众认知

吴佳佳 2025-11-23 15:14:43

今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是“呼吸不畅,当心慢阻肺病”。近日,2025中国慢阻肺病大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了《国家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及管理实施指南(2025)》和《院外呼吸慢病管理手册》,启动“县域万里行”“慢性气道疾病学院”两大项目。

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杨汀介绍,慢阻肺病有典型的“三高三低”——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和致残率,低公众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测率、低规范治疗率。2024年,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第三个进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性病。

今年2月起,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调研。杨汀告诉记者,调研中发现,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病的认知和患者全程管理能力仍显不足。慢阻肺病患者需长期规范治疗,但许多基层医院吸入药品种类少,多数仅有短效吸入剂。各省份医保门诊慢(特)病报销门槛差异较大,城乡报销比例差异大,有些地区确诊后即可报销,而有些则要求达到重度或合并症才可报销。在医防融合方面,目前慢阻肺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诊疗系统仍存在脱节现象。

杨汀表示,今年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成立了肺功能技师工作组、护理工作组、科普工作组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组,建立了慢阻肺病防治网,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教。

杨汀说,未来一年要持续强化基层人才的培养,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实战能力。同时,建立质控标准和体系,更科学地评估慢阻肺病管理成效。此外,还要抓科普,把更多正确的科普知识传播出去。(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