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将知识产权保护武器化

郭 言 2025-11-22 07:14:15

美国商务部专利商标局近期发布备忘录,修改专利无效申请的透明度规则,重点审查有外国背景企业提出的申请。有中国企业已收到美方通知,被要求陈述适用专利无效申请的理由。美方做法违反其知识产权相关国际义务,是对中国企业合法权利的歧视性限制,其通过将知识产权保护武器化、打压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意图十分明显。

专利无效程序是技术竞争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允许企业借助法律机制纠偏滥用专利,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与市场公平。只有当规则具备普遍性、适用性和公平性,知识产权制度才能发挥促进技术进步、激发创新活力的应有功能。然而,美国一些人此番调整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人为提高程序门槛、增加审查不确定性,使本应中立的制度工具变成针对特定国家、特定企业的选择性壁垒。这一新规的实质,是希望削弱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法律维权能力,进而在关键领域遏制中国创新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过去,美国凭借在资本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经济霸权。如今,中国企业在一系列关键科技领域快速追赶、逐步突破,美国维系经济霸权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烈。当过去的手段效果逐渐弱化,美方便开始频繁“创新”竞争工具,以此打压他国正常发展。此次所谓的“修改专利无效申请的透明度规则”,不过是披着规则外衣的地缘博弈手段。

美方此举无疑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倒退。讽刺的是,美国在自身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却一直指责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改革力度不足”。长期以来,美方无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频繁抹黑中国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25年《特别301报告》,将中国列入“优先观察名单”,声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与执行方面“改革步伐仍然缓慢”。这种“甩锅式叙事”掩盖不了美国面对科技竞争的焦虑和失态,也遮不住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的实质性进步。

知识产权应服务于全人类科技进步,不该成为个别国家的政治工具。知识产权保护一旦被武器化,就不再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桥梁,而会变成阻碍竞争的锁链。美国一些人的做法偏离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也偏离了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将阻碍全球科技协作,破坏市场公平和创新环境,最终也将反噬美国自身的制度信誉与创新能力。(作者:郭 言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