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

2025-11-22 06:45:02

  “两重”建设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硬核需求,更关乎亿万民众的民生福祉。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此举有望为民间投资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两重”建设注入更多的市场活水。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并非简单的资金引进,而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双向奔赴”。客观上看,“两重”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单靠政府投资难以完全覆盖。今年,国家已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两重”项目,即便如此,仍需要更多社会资本协同发力。

  与此同时,民间资本自身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从当前投资数据看,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拖累,民间投资仍保持了较快的同比增长,显示出民间资本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以超长期特别国债撬动的部分项目为例,若能引入民间资本参与运营,既能减轻财政压力,又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此外,一些地区和部门通过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优质项目,有效引导闲置的民间资金不断投向国家最急需、最能产生长远效益的领域,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能有效提升项目的运营效率和市场适应性。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机制更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更敏锐、创新意识更强等特点。在实践中,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技术领域表现活跃,在核电、风电、储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在稳步提升,更带来了市场活力和创新效率。民营企业通过参与“两重”建设,能将竞争机制、成本效益观念和前沿技术带入传统基建领域,避免“重建轻营”,确保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保持活力。

  引导民营投资进入“两重”建设,有助于优化投资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从今年前三季度投资数据看,当前民间投资正流向住宿和餐饮业、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这些领域与扩大内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直接相关。“两重”建设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项目,能催生大数据、物联网、绿色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应用场景。民间资本在这些领域深度参与,实际上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将“两重”建设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新增长点。

  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两重”建设,也是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两重”建设的投资经营与综合收益比较稳定,是民营企业一直希望积极进入的领域。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发布实施,以立法形式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为民营企业放心投、大胆投吃下了“定心丸”。国家加快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在铁路、核电、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并积极探索PPP模式、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融资渠道,为民间资本提供更为多元和灵活的退出路径。

  “两重”之重,重在长远。当前,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已呈多点突破态势。从长远看,民间资本的深度参与,能为当前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支撑,也将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效应,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共同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者: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