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工业场景成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突破口

王轶辰 2025-11-22 10:45:35

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矿山安全生产和提质增效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重载工业场景正在成为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的重要突破口。11月21日,博雷顿科技发布新一代原生无人驾驶纯电矿卡9M145E及构网型光储整体解决方案,向行业展示了一套覆盖“能源供给—运输装备—智能调度”的系统化新路径。这不仅回应了矿山企业在能源成本控制、运营韧性、安全治理和组织效率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也标志着新能源应用正从容量扩张时代迈入以场景价值为核心的“场景时代”。

在全球范围内,矿山常分布于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电网覆盖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柴油价格高且依赖进口等结构性难题。相比之下,虽然我国电力体系在供给能力、可靠性和调度效率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但中国新能源装备要走出去,必须适应不同国家的能源条件。

构网型光储方案正在这一全球背景下展现出独特价值。光伏提供清洁稳定的白天发电,储能承担削峰填谷与备用功能,智能逆变器和能量管理系统实现电网稳定与快速响应,使矿区能够构建“自发电、自调节、自稳定”的能源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更确保重载生产在任何国家、任何电力条件下均可持续运行。

据悉,在刚果(金)、塞拉利昂、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家,博雷顿建设了百兆瓦级光伏与储能项目,帮助当地矿区摆脱对薄弱外部电网和高成本柴油的依赖。这些实践说明,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不是单一设备,而是能够解决“缺电、不稳、成本高”这些产业核心矛盾的完整能源体系能力。通过构网型光储,中国新能源技术实现了在海外重载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为资源型国家的产业稳定和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能源供给方式的重构,需要与生产组织方式的升级相互匹配。博雷顿的原生无人驾驶纯电矿卡采用端到端大模型、轻图技术和全天候感知系统,使运输车辆能够在粉尘、夜间、雨雪等复杂工况下保持稳定运行。

与此相配套的曦衡智慧矿山系统,通过对车辆状态、道路条件、装载点与排土点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将“铲—运—排”全流程纳入统一调度模型,实现任务编组、路径规划和装卸节奏的协同优化。

智能化让新能源在矿区形成“发电—储能—调度—执行”的完整闭环,使光伏、储能与运输环节相互协同,减少空驶与无效等待,提高能耗利用率,保证生产节奏平稳连续。矿区由此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向数据驱动的智慧管理,实现了能效、安全和产能的系统性提升。

这种智能化体系使新能源不再停留于“能否驱动设备”的层面,而是真正成为支撑矿山高效运行的核心生产要素。

随着新能源产业由高速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能发多少电”不再是唯一重要指标,“能否在关键场景中稳定发挥系统价值”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维度。矿山作为重载工业代表性场景,通过构网型光储、智能装备与智慧调度的结合,展示了新能源从单点技术向系统生产力跃升的可能性。

博雷顿的实践表明,覆盖能源体系、装备体系与智能体系的一体化能力,能够为全球提供可复制、可持续、可落地的工业级解决方案。在海外多个项目的验证之下,这一“系统化的中国方案”正成为资源型国家推进能源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韧性和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