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19:18:43
11月19日,世界旅游联盟在举办“湘湖对话”期间发布研究报告《从旅游减贫到乡村振兴:旅游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将中国旅游减贫历程分为减贫探索、减贫发展、精准减贫和衔接振兴等四个阶段,重点分析了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宏观政策制定特征以及防返贫路径设计。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推进旅游减贫、乡村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时,系列政策工具注重围绕“以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发展转向、以规划设计构建多层协同格局、以资源整合打造旅游业生态圈”,并取得切实效果。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旅游公共政策不断细化,未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将呈现“更加注重政策协同创新、更加注重数字科技赋能、更加注重乡村价值挖掘”等典型特征。同时,报告着眼于贫困具有动态特征,着重强调增强减贫韧性的重要价值,并结合中国发展样本提炼出“激励脱贫人口自我成长,增强内生动力;培育脱贫人口现代观念,阻断贫困传递;提升脱贫人口生计能力,强化发展韧性;鼓励脱贫人口社区参与,提升发展意愿”等四大阻断返贫的重要治理路径。
据悉,世界旅游联盟从2018年至2024年连续发布了100个旅游减贫案例和200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这些案例凸显了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取得的积极成果。“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中国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
参加“湘湖对话”的境内外旅游业界代表表示,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程中,乡村地区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区域。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各有特色的乡村案例,立体式揭示了中国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各国借鉴参考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样本。(经济日报记者 孙庆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