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17:42:52
在青岛高新区,从上海引进的健新医疗斩获全国赛事一等奖并获千万元融资,广东人才团队创立的康道未来凭外骨骼智能康复机器人屡获大奖……这些康复领域的明星项目,均是由康复产业孵化器(R+Space)培育壮大。自2022年6月开园以来,这座孵化器仅用三年多时间,便从一片空白起步,迅速集聚90余个科技创业项目、培育3家高新技术企业、斩获4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成为青岛打造“中国康湾”的重要力量。
“孵化器自成立之初,就锚定‘助力青岛打造中国康湾’的核心目标,在青岛高新区管委支持下聚焦康复领域精准发力。”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创业服务部部长段继文介绍,目前孵化器已形成多元项目矩阵,既有来自康复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10余个高水平成果转化项目,也有从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引进的20余个高成长性外埠项目,初步构建起覆盖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康养的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创新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依托市工研院10年企业孵化、万家企业服务经验,孵化器打造了“康创100”服务品牌,发起成立康复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引进3亿元康复产业基金,搭建6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企业培育成果同样亮眼,园区企业累计获得投融资超1.7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
“提升初创企业和新型技术成果的孵化率,需要运营、保障、金融三维协同发力,这是一套系统工程,而与康复大学的校地协同,更帮我们打通了成果转化的关键链路。”谈及核心孵化机制,段继文给出了清晰思路。在运营模式上,摒弃传统“房东”思维,以“合伙人”角色为企业提供“精准滴灌”服务,通过“康创100”品牌覆盖产业资源对接、政策咨询、申报辅导、市场开拓等“一站式、定制化”服务,还借助行业赛事、产业沙龙营造协同创新氛围,为企业精准画像、匹配成长所需的全周期资源。保障机制则为成果转化筑牢根基,6个体外诊断试剂、能量外科器械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无力自建却亟需”的高成本研发设施,直接降低研发成本与时间成本;“一站式”企业服务微大厅高效解决注册、社保、税务等政务诉求,让创业者能心无旁骛搞创新。金融服务更是精准破解“融资难题”,3亿元康复产业基金已完成对青岛鹏锋诚医疗等企业的千万元A轮投资,联合银行推出的“康复贷”提供低门槛信贷支持,“以赛引投、以投促产”模式还在承办的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中吸引近百个项目参赛,成功招引“脑云诊AI项目”落地,构建起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而围绕康复大学的校地协同,通过“平台共建、人才互通、活动共办”搭建常态化合作机制,不仅共建“康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基地”提供落地载体,还引进周祺惠教授成立青岛康新瑞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促成霍明教授与在孵企业领动医疗器械(青岛)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联合举办的产研沙龙、花艺主题沙龙等活动,更让大学的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谈及未来规划,段继文提出了清晰的“一·百·千”工程目标:构建“一个”国际一流的康复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搭建概念验证平台,进一步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能级;集聚“一百家”高成长性的康复领域高科技企业,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引进具备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康复企业,形成强大的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效应;打造“一千亿级”康复产业的入口和枢纽,通过平台辐射带动形成千亿规模的康复产业集群,为青岛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我们会坚持‘以投引才、以赛招才、以会兴业’,朝着‘全国知名的康复专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康复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迈进。”段继文表示,未来孵化器将继续发挥“支点”作用,让更多康复领域的创新梦想在这里落地生根,为青岛“中国康湾”崛起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