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15:21:56
11月20日,参加“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的嘉宾们依次参观了南京老城南片区、越剧博物馆、虫子工作室、世界文学客厅,亲身体验了南京城市古都风貌的保护与复兴举措,并乘坐海巡船在江水上寻找江豚的身影。
图为参加“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的嘉宾们参观南京老城南片区。(资料图片)
在南京老城南片区,嘉宾们漫步在小西湖片区和老门东街区的街头巷尾,见证老城更新与文化传承的“活态”实践。小西湖片区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城市文明建设优秀案例”项目。直面全球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区驱离”难题,小西湖片区通过“共生院”(保留原住民,同时引入新功能)和“共享院”(将封闭院落变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园地)等模式,实现传统民居与现代功能和谐共存的创新实践,为世界其他城市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提供了解决方案。
图为嘉宾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的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中拍照。经济日报记者 王一伊摄
在南京老门东明清建筑与传统街巷的肌理中,南京越剧博物馆并非一个孤立的展陈空间,而是一个“活化”的文化生命体。南京越剧博物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无缝融入了城市老城核心区的一座实体历史建筑之中。在这里,越剧的优雅旋律不仅回响于表演厅,更萦绕在古建筑的庭院与木构梁柱之间。博物馆通过以戏曲行当命名的主题奶茶等创意文化产品,巧妙地连接起过去与现在,使这门艺术在现代生活场景中变得触手可及、趣味盎然。这种方式生动展现了文化遗产如何通过模糊表演艺术、建筑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界限,保持其生机活力与时代关联性。
图为嘉宾在“古都风貌的保护与复兴场景”沙龙上发言。(资料图片)
在越剧博物馆举办的“古都风貌的保护与复兴场景”沙龙上,世界市长及代表围坐一堂,畅谈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的经验启示。他们表示,将借鉴其中优秀做法,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市长扎尔科·米钦表示,诺维萨德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2022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在遗产保护与欧洲发展结合方面的实践与南京高度相似。诺维萨德完整翻新了老城区的“下城”(因位于欧洲第二大堡垒——彼得罗瓦拉丁要塞下方而得名)。与南京一样,其在保障居民生活的同时修缮房屋、保护文化遗址。
“我们积累了成为‘欧洲文化之都’的丰富经验,愿与南京交流互鉴。此外,诺维萨德也吸引了大量中方投资,中国企业正在当地建设桥梁与高速铁路。我们期待众多中国游客到访我们的城市。”扎尔科·米钦说。
从古城风貌到长江水边,嘉宾们来到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登上长江江豚海巡船,了解南京长江治理和江豚保护的“南京方案”。
图为嘉宾在长江江豚海巡船上与江豚吉祥物合影。经济日报记者 王一伊摄
“南京在10年内取得这么大成果令人难以置信,这些努力使更多江豚再次出现。这向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也能做些什么让动物幸福生存。你们已经向世界证明了长江的生态保护是可以做到的。”德国迪特福特市市长贝恩德·麦尔表示。
随后,嘉宾们继续走访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参观“虫子工作室”。通过将艺术创意与本地文化、自然生态深度融合,南京涌现出一批像“虫子工作室”和“虫文馆”这样独具特色的人文空间。这些不仅是展览场所,更成为了传递生活哲学、连接社区情感的重要载体。
当日参观的最后一站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作为南京文学空间网络的枢纽,它承担着连接全市文学空间与地标的重要功能。2019年10月,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2022年4月23日,“世界文学客厅”在此落成,延续千年文脉,持续为全球文学创作者、研究者及爱好者搭建对话平台。
南京的国际传播策略并非简单的单向“文化输出”,而是一套系统性的、以双向“文明互鉴”为核心的桥梁搭建工程。其策略核心在于通过“请进来”深度体验和“送出去”精准传播,将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故事,转化为世界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的叙事。(经济日报记者 王一伊 李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