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织就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新图景

王金虎 2025-11-21 17:44:49

梭子穿过时光,创新让丝绸焕发新生。在被誉为“丝绸之乡”的山东潍坊昌邑市华晨彩装科技有限公司的文创工坊内,板蓝根染出的靛蓝丝巾泛着草木清香,茜草染就的茶席晕染着自然色泽。

“我们将中草药、食物等转化为天然染料,独创植物染色与扎染、蜡染结合工艺,打造‘青云染’品牌,凭借50余项专利让文创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我们企业也正规划‘纺织+文旅’体验基地,可让游客亲手染色,感受丝绸从蚕茧到成衣的全程。”该公司销售经理刘元凯说。

面对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的市场挑战,昌邑以“链长制”破局,推动纺织产业链协同共生。在潍坊元源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废旧涤纶纤维醇解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紧张施工。“作为国内第二家掌握化学法废旧涤纶回收技术的企业,项目可以将废旧涤纶衣物经技术拆解,还原出生产新涤纶的核心原料DMT(苯二甲酸二甲酯)和EG(乙二醇),不仅成本降低三分之一,而且纯度更高,可直接用于高品质新涤纶生产。”总经理王飞说,未来二期投产后,企业还将延伸建设纺丝生产线,把再生的DMT和EG加工成化学纤维,定向供应本地企业,一条“回收—醇解—再生—纺丝—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正加速成型。

在资源循环利用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的同时,昌邑纺织业也在向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要效益。

作为全省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纺织印染企业,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从苯二甲酸、乙二醇制取涤纶起步,向上游延伸至原料端,向下游覆盖纺丝、印染等环节,每个工序均由自身完成。“全产业链不是简单的环节叠加,而是环环相扣的品控网。”华宝纺丝厂厂长秦海磊介绍,这种模式让原材料供应稳定、生产过程可控,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显著提升。凭借这份执着,华宝年生产高档纺织印染面料7亿米,年产值突破20亿元。

在昌邑,这样的“链式生长”已成常态——凯泰超纤等企业生产的绒面超纤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同大海岛从再生生物质中提取生物基超纤革,凭借领先技术供应国际品牌。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昌邑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额达38.4亿元。其中,纺织服装对非进出口28亿元,占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总额的72.9%。137家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企业中,年进出口额超过1亿元的达6家。“今年前三季度昌邑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6%,我们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千企百展’等境内外展会,强化点对点调研指导,助力企业拓市场、抓订单、扩份额,让昌邑品牌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昌邑市商务局副局长陈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