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风雨中筑牢“中原粮仓”基石

夏先清 2025-11-21 17:42:58

初冬时节,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的田野上,收割机的轰鸣声刚刚平息。种粮大户赵杰作站在粮仓前,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堆成小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虽然经历了连阴雨,但在各方努力下,亩产仍保持在1200斤左右,真是来之不易。”

今年秋收期间,河南遭遇连续阴雨天气。这座地处豫西的山城紧急打响了一场秋粮保卫战,全力守护农民的“粮袋子”。“9月初研判天气形势后,我们就启动了应急机制。”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耀武介绍,秋收前夕,全市组建了28支农技服务队,分赴各县区开展技术指导。

在灵宝市焦村镇,农技员张建伟在地头给农民演示玉米抗湿收获技巧。“要抢雨歇间隙收割,割倒的玉米要立即进行果穗分离,避免霉变。”他的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着每个村的收获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陕州区种粮大户赵杰作说,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他投资购置的两台大型烘干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烘干能力达到100吨,既处理了自家的玉米,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服务”。

秋收期间,三门峡市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了每日调度机制。“我们完善了全市农机共享平台,实时掌握3500余台收割机的作业动态。”三门峡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赵霆表示。

在渑池县天池镇,来自山东的农机手王师傅回忆说:“那段时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是要抢在雨歇期把粮食收完。”

为确保农机畅通无阻,该市开辟了“农机绿色通道”,在主要路口设立32个接待服务站,为跨区作业农机手提供全方位服务。

连绵阴雨让粮食烘干压力倍增。三门峡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市73家粮食烘干企业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作业。

“我们新增了18台烘干设备,日处理能力提升至6000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李鑫介绍。同时,各地还开放学校操场、文化广场等620处公共场地,用于粮食晾晒。

在湖滨区交口乡,农户们自发组织“互助晾晒”,轮流使用晒场。“你家晒完我家晒,确保每家的粮食都能及时晾干。”富村村民杨建国说。

为确保粮食收得下、存得好、卖得出,三门峡市提前组织45家粮食收购企业入市收购。

“我们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市发改委主任杨东克表示。目前,该市玉米收购价稳定在每斤1.18元左右,市场秩序良好。

灵宝市西阎乡的粮食经纪人张建军回忆说:“那段时间每天要收发300多吨玉米,虽然今年雨水多,但粮食质量总体保持得不错。”

时值初冬,三门峡市135万亩秋粮已全部收获完毕,其中玉米收获面积达95万亩。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冬小麦播种已顺利完成,新的丰收希望正在沃土中孕育。

仓廪实,天下安。从秋收到冬种,三门峡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筑牢了粮食安全的基石,为明年的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