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沾化区:为特色地标产业筑起防护墙

王金虎 2025-11-21 23:23:17

眼下,在山东滨州市沾化区,一场围绕“地理标志”的品牌保卫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沾化冬枣”“沾化海蜇”“沾化白山羊”的地理标志产业,已经成为沾化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沾化区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1+11+N”地理标志维权援助工作体系,以1处沾化冬枣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指导站为核心堡垒,串联11处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地理标志维权指导窗口作为基层支点,并融合覆盖地理标志全链条的N项服务职能,形成一个层级清晰、覆盖广泛、功能集成的维权援助工作网络,为当地特色地标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每年沾化冬枣上市的时候,我们就会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送《沾化冬枣打假函》,有很多不良客商用其他枣类,冒充‘沾化冬枣’欺骗消费者。”沾化区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屈桂雷说。

2016年,沾化冬枣价格跌破历史最低,“只有几毛钱一斤,连人工成本都不够。”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回忆。

面对品牌危机,沾化区开始探索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地理标志产品。2025年7月31日,《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获批,为“沾化冬枣”品牌筑起了法律保护屏障。

在法治保障基础上,沾化区构建了“1+11+N”地理标志维权援助体系,实现了保护关口的前移和下沉。这一体系以沾化冬枣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指导站为核心堡垒,串联11处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的地理标志维权指导窗口作为基层支点,并融合覆盖地理标志全链条的N项服务职能。沾化冬枣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指导站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商标侵权纠纷11件,为133户枣农提供技术规范指导。

地理标志侵权往往跨越地域界限,沾化区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保护机制。沾化区市场监管局与武汉、济南、济宁、青岛等市场监管局签署“沾化冬枣”专项打假联合执法协议。

今年,指导站已核实地理标志侵权线索52条,跨区域移交违法线索33条,对地理标志侵权行为形成了强力震慑。随着“1+11+N”模式的深入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区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地理标志的保护能力和运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拓展“N”的内涵,为实现“文明沾化·渤海名城”建设目标贡献市场监管力量。”沾化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洪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