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17:54:20
11月19日,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据悉,这是全球首个船型艏艉与网箱中体结构融合、养殖水体自然交换、漂浮式动力定位、定点养殖与自航避台风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养殖试验平台。它就像一座“海上移动牧场”,标志着我国深海养殖装备从“固定式渔场”迈入了“会思考、能移动”的智能时代,是我国深远海养殖又一重要里程碑。
“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交付仪式现场。杨阳腾摄
作为中国海洋渔业装备的“国之重器”,“湛江湾1号”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以下简称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总长154米、宽4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是全球首型透水式漂浮动力定位养殖工船,能同时养殖多种鱼类。该船还搭建了覆盖“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收获加工”全链条的智能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水温、溶氧等参数,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快速判断鱼群健康状态,为实现“手机值守”“无人化养鱼”打下坚实基础。
停泊在招商国际邮轮码头的“湛江湾1号”。杨阳腾摄
在各方见证下,建造方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象征启航的钥匙,正式移交给湛江湾实验室,实验室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网箱型平台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的征程,迈出了坚实一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表示,“湛江湾1号”以“漂浮式动力定位+工船化养殖”的原创设计,集成了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年产2000吨名贵鱼品的卓越产能,更以“无限航区设计”“动态化养殖模式”“智慧化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为中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型提供了“硬核支撑”。它的交付投产,不仅填补了南海海域高端海洋装备的空白,更意味着我国将从“靠海吃海”迈向“知海用海”“智海兴海”的历史性跨越,开启“深蓝牧场”的万亿级新赛道。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海洋生态的系统保护,始终需要更强大的科技支撑。”湛江市政协副主席、湛江湾实验室主任欧先伟表示,传统近海养殖已逼近环境承载力上限,而深远海养殖受限于装备技术。为此,实验室组建了由海洋工程、水产养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构成的“攻关团队”,将“湛江湾1号”列为实验室第一任务,锚定“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目标,砥砺创新,开启了为期5年的技术攻关。“湛江湾1号”正式交付投产,这是湛江湾实验室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湛江向海洋强市迈进的关键一步。未来,“湛江湾1号”将成为南海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海洋产业创新的孵化引擎,更会是湛江向世界展示蓝色实力的“流动名片”。
据了解,湛江作为广东省海洋大市,拥有1556公里海岸线。“湛江湾1号”在湛江海域的“扎根”,为湛江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落下关键一子,更将以全球领先的养殖技术与装备,为深远海资源可持续开发探索新路径,向世界贡献海洋科技领域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