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17:54:26
在河南郑州金水区大志影视基地,平均每日有七八个剧组同时忙碌,近50个室内场景几乎场场爆满,热门场景需提前半个月预约。“自4月试运营以来,我们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个剧组。”该基地运营总经理赵建亭介绍道。这般拍摄盛况,在郑州多家微短剧拍摄基地已成为常态。
从各区新兴的专业影视基地,到全城联动的外景地服务,当来自天南地北的短剧剧组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河南郑州,正借微短剧的东风,快速崛起为全国瞩目的竖屏短剧核心摄制基地。
中原腹地孕育“竖屏梦工厂”
微短剧,这一以竖屏为主、契合手机观看习惯的新型视听形态,正以惊人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成为数字内容消费的新主力。
乘此风口,郑州何以脱颖而出?根据DataEye剧查查发布的《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报告》,郑州在微短剧传播实力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一,产业综合实力高居全国第二。
地处中原、交通枢纽的区位,为郑州带来了无可比拟的资源调动便利。相较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郑州在人力、物价方面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又能提供现代都市、历史风貌等多元化景观,性价比极高。此外,郑州早年积累的雄厚广告视频制作基础,为微短剧产业储备了大量经验丰富的熟练团队。
记者从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目前,郑州已汇聚微短剧制作企业800余家,从业人员近4万。从盘活的闲置工业厂房到精心改造的专业摄影棚,郑州快速构建起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人才实训、IP孵化的全产业链生态。
“设施、场景都很完善,医院、宴会厅、家庭等场景全面覆盖,拍摄所需器材、道具也应有尽有,能满足微短剧‘即到即拍’的高效制作需求,为剧组节省大量时间。”北京那时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合伙人、冷湖科幻影视基地总经理王基远在到访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聚美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后评价说。
此番由点及面的产业布局,催生出强大的规模效应。在郑州,剧组能在十分钟车程内配齐场地设备与专业人员,一小时内调集上百套服装。这种效率与成本的完美平衡,吸引了七猫文化、华策影视等头部企业纷纷落子布局。
政策护航,撬动百亿级经济新蓝海
郑州微短剧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引导与有力支持。2024年10月,郑州市出台首个专门针对微短剧产业的扶持政策。2025年7月,《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发布,明确提出通过三年努力,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9月出台的《关于郑州市加快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产业发展路径,从鼓励精品创作、壮大市场规模、推动微短剧出海等5大方面制定16条举措。
在政策引领下,郑州微短剧产业迎来集中展示的重要契机。9月22日至24日,“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9月26日,第十二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郑州微短剧展区首次亮相便成为全场焦点。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崧在参观展区时指出:“为加速实现发展目标,郑州需主动链接行业优质资源,加强与北上广等头部公司的深度合作。要将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固定为年度盛会,通过这一平台邀请更多行业人士来到郑州,让他们沉浸式了解河南的文化底蕴与产业潜力。”
如今政策红利已开始显现成效。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微短剧作品审查上线3860部,其中315部登上全国短剧热力榜,较去年同期增长27.1%;郑州现有19家微短剧企业市场规模超千万元,3家企业规模过亿元,年交易额达20亿至30亿元,业务形态涵盖版权、自制、合制、付费投放等多种模式……这一系列数据,标志着郑州微短剧产业生态的日益成熟,也为下一阶段的提质升级奠定基础。
精品化转型,构筑内容新高地
随着行业日趋成熟,仅靠强节奏和“爽感”的内容已难以满足观众需求,拥抱主流价值观、挖掘优秀文化内涵,不断扩大受众面,将会是未来微短剧行业的发展方向。
“微短剧要从‘电子榨菜’转型为‘文化主食’,精品化是必由之路。”针对如何实现精品化转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洪涛提出了四条关键路径:从依赖“投流”转向内容“引流”,从“走量”到“走心”,从追求“爽感”到提升“质感”,从“同质化”竞争到打造“独特性”。
事实上,内容升级的实践已在郑州全面展开。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加快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可以看到,鼓励精品创作,打造“郑州故事”IP矩阵成为核心抓手。郑州市实施精品微短剧创作工程,鼓励机构围绕郑州历史文化、文旅资源、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创作,并组建专家团队加强指导。例如,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从全国近百部投稿中遴选出《穿越后,我为商都守文物》《女巡抚》等8部优秀剧本,充分展示了挖掘本土文化IP的潜力。
另一方面,“微短剧+”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为内容升级提供丰富场景,推动微短剧与郑州本土品牌、文旅地标、普法科普、非遗传承等领域深度融合。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涛建议:“应充分挖掘大禹故里、轩辕故里、杜甫故里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短剧讲述郑州故事,吸引观众实地探访,形成‘微短剧+文旅’融合促消费的新模式。”
郑州的雄心不止于产业规模扩张,更在于成长为优质内容的创新引擎。随着“微短剧创作之都”建设的深入推进,郑州微短剧正实现从高效“制作工厂”到有影响力“内容策源地”的跨越。
9月23日,2025郑州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图为优秀动画微短剧扶持计划启动仪式现场。徐宗福摄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嘉宾走进聚美微短剧拍摄基地,考察微短剧拍摄基地。徐宗福摄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一部微短剧正在拍摄。马健摄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嘉宾走进大志影视基地微短剧拍摄基地,考察微短剧拍摄基地。徐宗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