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小港街道:党建引领解锁社区治理“新密码”

郭存举 2025-11-18 03:35:34

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浪潮,正悄然重塑基层社区治理生态。过去“政府主导、居委包办”的传统模式,如今已被充满活力的协同共治新格局所取代。这一转变,源于党组织在资源整合、服务创新与社区融合中的核心引领,让治理不仅有章法、有力量,更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智慧赋能,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

“现在小区公共收益的每一笔收支,手机一点就能看清,连广告位出租合同都随时可查!”田洋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北仑区“小北e账清”智慧平台的创新示点,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明星工具”。这一平台将小区公共收益账户与物业账户彻底分离,通过电子流水全程可追溯,结合“两个会议”机制——业委会会议和业主大会双决策议事,以及“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审计—阳光公示”四步闭环,让公共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智慧治理的背后,是党建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小港街道通过量化党员履职积分,将党组织活动、党员作用发挥与物业考核、资金使用挂钩,形成“党建强不强、数据来说话”的评价机制。在江山九九小区,新当选的业委会借助该平台,仅用20天便完成了过去多年未能解决的公共收益账户清理工作。

元协同,织密社区服务网络

面对拆迁安置社区基础设施不足、服务半径过大等难题,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起“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爱心资源、社会企业、职能部门、学校、行政村”九方联动机制。通过成立“共益合作社”,社区还整合了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泰隆银行等12家“社区合伙人”,覆盖金融、医疗、教育等8大领域,设立“银行日”“法律服务日”等常态化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在竺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辖区居民自发组建的“春晖工作室”成为化解矛盾的“暖心驿站”。“我们就像社区的‘和事佬’,既要讲法理,也要通人情。”工作室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8起,并通过“大家来帮忙”研讨会汇集民智,推动楼道治理等项目落地,有效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精细服务,绘就全龄友好图景

小港街道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一老一小一青”群体需求,精准设计服务项目,推动治理从“粗放式”向“滴灌式”升级,开设模特班、合唱班、戏曲班等课程,描绘出“老友成同窗、课堂即舞台”的温馨场景,联动高校开展亲子阅读、个案咨询,覆盖亲子超万人次。以“重阳百家宴”为纽带,甜蜜家园小区已连续三年举办邻里节,一桌桌家常菜,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让治理温度在邻里守望间悄然传递。

“基层治理就像烹饪,既要掌握火候,也要懂得调味。”田洋乐社区书记黄红艳深有体会。在处理广场舞扰民问题时,她推动举办广场舞大赛、成立自治理事会,引导各方达成“控时降音”共识。“不能简单禁止,而要找到最大公约数。”这种“疏堵结合”的治理智慧,让矛盾化为和谐。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范式在小港街道焕发出蓬勃生机,实现了从单向管理到协同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的深刻变革。随着“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红色网格”三红联动机制的持续深化,街道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持续推动治理资源向基层汇聚、服务力量向一线倾斜,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