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养老金怎样更好服务养老

敖蓉 2025-11-16 21:50:38

“十五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怎样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近日,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养老金发展论坛”上,7个省市的人社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推进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多家养老金融机构负责人交流了促进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针对“十五五”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促进养老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题。

“尽管超常规老龄化等新因素带来巨大挑战,但我们对养老金制度充满信心。这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代创富能力增强,且国家已将投资于人升至战略层级,社会保障物质基础将更雄厚,加之延迟退休、延长缴费年限、充实储备基金等参数调整已陆续实施。”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这些优势表明,尽快优化相关制度安排,我国养老金制度必能成为人民信任、保障公平可靠且可持续的制度。

“‘十五五’期间应当以逐步缩小不同群体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和同一群体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为重要任务,以回应公众关切。”郑功成说。

针对养老规划,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呼吁,中青年重视全生命周期的财务规划,及早参与养老储备,政府则需统筹平衡财富的代际分配。“应当顺应就业形式多样化,对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参保探索更灵活的支持政策;针对收入结构变化,研究引入人均GDP、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等多元指标,构建更科学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评价与调整机制。”

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郭青松结合近10年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对养老保险基金提出优化建议。他说:“应推动高质量参保,扩大覆盖、优化缴费和待遇政策,强化基金保值增值,平衡投资与待遇发放,扩大投资范围并落实长周期考核。同时,加强监测预警与制度完善,构建动态监测体系,健全精算制度,科学预测基金趋势。”

当前,养老金融事业发展应关注哪些问题?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海波认为:第一,多支柱养老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在金融资本时代发挥养老金的规模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优势,成为促进养老金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第二,中小微企业如何提质扩面的问题,各地出台多举措推动企业年金提质扩面,但较难实现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年金扩面;第三,如何实现养老金长线投资运营的问题。当前正处于利率下行的发展阶段,如何兼顾投资过程中的多方平衡,通过延长投资管理时限、盘活存量资产等多举措优化养老金融企业投资管理水平,把养老金本身做大做强,成为推动养老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经济日报记者 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