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07:01:22
7个组别、75支球队、108场激战……近日,2025北京晚报百队杯青少年篮球赛决赛在北京地坛体育馆落下帷幕。赛场上,少年们奔跑传球、起跳投篮,用汗水诠释对篮球的热爱;看台上,家长们挥舞加油棒,为球员欢呼呐喊。“没想到孩子们的比赛如此扣人心弦!”不少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篮球作为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拥有广泛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体教融合等相关政策深入实施,青少年篮球运动迎来发展黄金期。据了解,本届百队杯青少年篮球赛覆盖北京市多所中小学篮球特色校,参赛队伍比上一届增加近30支,比赛场次突破100场,创下近年来新高。
还差几个月才满10岁的贾静怡,是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四年级女子篮球队队员。比赛中,她灵活跑位、果断出手,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范儿。“我们全家都喜欢篮球运动,平时经常带着孩子在电视上或者到现场观看篮球比赛。孩子也特别想在技术上有更多提升。”贾静怡的妈妈说,今年暑假,他们专门给孩子报了首钢篮球训练营,从基础动作到战术配合,孩子练得格外认真,一个假期下来,技术进步了,打比赛也更自信了。如今,距离寒假还有两个多月,全家已开始规划假期训练营的报名事宜。
像贾静怡家这样的消费选择并非个例,青少年篮球培训、赛事周边、观赛出行等相关消费,正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成为赛事经济的重要支撑。
今年35岁的臧红岩是灯市口小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这次她带着U10组的女队员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这几年,明显感觉身边体育运动氛围更加浓厚了,家长们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兴趣班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参与运动的机会。”臧红岩告诉记者。
“青少年篮球的核心是培养兴趣、打好基础。”在北京首钢男篮青年队教练朱彦西看来,百队杯这类同龄人的赛事,让低年龄段球员在实战中熟悉规则、理解对抗、运用战术,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北京市篮球协会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赛事是一个载体,真正留给孩子们的宝贵财富,是通过比赛历练所内化的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素养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百队杯青少年篮球赛还通过“赛事+文化”的双轮驱动,打造校园与城市联动的篮球文化生态。比赛期间,“篮球文化进校园”“百队杯篮球主题城市巡回展”等活动引发了公众对篮球项目的关注和重视。在呈现方式上,赛事与我奥体育合作实现全场次直播,让无法来现场的家长也能实时观看比赛。线上线下的联动、文体商的深度融合,既扩大了青少年篮球文化的传播半径,更将单一赛事延伸到覆盖培训、文创、消费等多个产业生态,为我国赛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白宇飞看来,发展青少年篮球赛事,是推动篮球更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模式,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一个有力抓手。赛事经济可以从“观、体、购、食、宿、行”6个方面撬动消费,潜力巨大。(经济日报记者 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