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07:00:32

江西铭源电气有限公司的机械臂在赶制订单。陈胜孙摄
“这台老式变压器,是1968年由18名工人用榔头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今天的智能化车间内,激光设备1分钟就能完成过去半天的工作量。”近日,江西省崇仁县变电产业纪念馆讲解员唐淑贞指着展品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老物件与现代车间的实时画面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这座县城产业发展的跨越式变迁。
从“十八把榔头”起家,到如今建成超百亿产值的输变电产业集群,崇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里聚集了130多家相关企业,其中规上企业49家,中低压变压器的全省市场覆盖率超过80%、全国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新质生产力正持续重塑“机电之都”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江西伊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只见数控转塔冲床高速运转。“这台设备能一次性完成冲、裁、弯等十多道工序,过去3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它现在1小时就能完成。”车间主任李建军手持平板电脑介绍,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印证着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超过75%,机器联网率突破45%,车间里一半以上的工序实现了自动化。”李建军说。
这样的“机器换人”场景在崇仁已成常态。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投入300万元引进的激光打孔机,将变压器铁芯加工效率提升了20多倍,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县里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研发创新,采购新设备还有补贴,这让我们技术改造的底气更足了。”公司技术负责人吴卫东说。在政策激励下,当地已有7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此落户。
数字化平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在全国首个县域输变电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机房,技术人员正在实时调取企业生产数据。“这个平台就像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大脑’,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崇仁县工信局副局长胡伟华介绍,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调度到售后维护的全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化管控,去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3000万元。
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头活水。在江西奥顿电气有限公司研发车间,博士团队正围绕高效能变压器铁芯样品展开研讨。通过与高校合作攻关,他们在硅钢片激光打孔技术上取得突破,产品能效比提升了15%。胡伟华说,通过“一产业一团队”的引才政策,崇仁已吸引60多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绿色化、集群化成为崇仁输变电产业的显著特征。“过去需要从外地调配材料,不仅成本高,还影响工期。现在本地配套率超过70%,生产一台变压器需要的所有材料,在县内都能采购到。”江西亚珀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和茂介绍,就近采购使企业成本有效降低,节省的资金全部投入绿色技术改造。
如今,崇仁的变电产品已覆盖三十五大系列2000多种规格,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并远销欧洲、非洲。在江西赣电电气有限公司展厅,销售总监吴仪军向客户推介新产品:“这款中低压干式变压器是‘绿色智造’的成果,能耗和污染排放大幅降低,刚刚获得了欧洲订单。”
从“十八把榔头”的手工敲打到智能设备的精准作业,从单一生产到集群发展,崇仁输变电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构建起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要让‘崇仁制造’始终站在产业发展前沿。”崇仁县委书记吴淑琴表示,随着崇芯新材冷轧高牌号硅钢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将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