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21:50:34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疹联防,稳住血糖”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科普活动当日在京启动。活动中,与会嘉宾围绕我国糖尿病防控现状、糖尿病与带状疱疹的共病风险与影响、管理与预防,乃至医防融合实践等话题展开科普,旨在增强患者对共病的主动防控意识,打破“单一疾病防控”的局限,推动健康管理模式向“以预防为先导、主动防控共病风险”转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表示,高血压、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共存,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在感染性疾病方面,如果带状疱疹与糖尿病共存,会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约有24%的患者会在感染后血糖控制恶化,住院率、再住院率和并发症风险均增加。
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将血糖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的重心,然而,在疾病的长期影响下,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存在共患病的潜在风险。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表示,糖尿病患者长期受疾病影响,免疫力水平相对较低,一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乘虚而入,便会诱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表现为水疱、皮疹,但本质上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除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群体外,高龄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及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的人群,也是带状疱疹发病的高风险群体,应特别注意做好主动防护。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更为严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波涛介绍,一旦糖尿病患者叠加带状疱疹,疼痛的持续时间更长、严重程度更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加。很多糖友本身就要忍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麻木和疼痛,这种疼痛叠加会导致治疗控制难度加大,严重影响后续疾病管理,增加后遗症治疗的成本。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作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已率先开展“多病联防”的探索实践。北京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平学慧介绍,为扎实做好血糖管理并防范共病风险,社区已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个性化降糖方案调整、普及控糖知识,同时,家庭医生会定期提醒居民警惕带状疱疹等潜在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同步开展成人疫苗处方服务,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全科医生会及时开具处方,从源头降低感染性疾病与糖尿病等慢病发生共病的风险。
郭立新建议,作为主抓糖尿病治疗的内分泌科医生要转变观念,不仅要聚焦于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更要在日常诊疗中主动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尤其针对50岁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的高风险人群,需关注其疫苗接种状况,提醒其重视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同时加强与皮肤科、感染科、疼痛科、疾控部门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协作,构建“医防融合”的诊疗服务模式,推动感染预防真正融入糖尿病管理的全流程。(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