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痛点!民间投资“十三条”,释放哪些利好?丨快问快答

顾阳 2025-11-15 17:18:48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这项被称为民间投资“十三条”的政策,释放哪些利好?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问:政策出了哪些实招?

答:在扩大准入方面,明确了重点领域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取消招标投标中对民企的不合理限制,清理服务业准入壁垒,这些举措直击民企参与重大项目时的隐性门槛。

以铁路、核电等关键领域为例,政策允许民企持股比例突破10%甚至控股,这一突破性规定彻底改变了以往民企“陪跑”的尴尬局面,让民间资本真正成为国家重大项目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同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的开放,为民企提供了抢占新赛道的机遇。

问:政策打通了哪些堵点?

答:通过保障电力并网权益、支持重大中试平台建设、提供市场化服务等举措,切实解决了民企运营中的实际困难。

鼓励国企、高校、科研院所向民企开放中试资源,这一机制创新打破了产学研壁垒。

鼓励搭建数字赋能平台,为民企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问:政策的关键在于什么?

答:通过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修订特许经营清单、落实上市融资绿色通道等制度性安排,为民间投资提供了稳定预期。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推广,为民企提供了盘活资产的新渠道。

总体看,这些制度设计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民间投资从“政策受益”转向“制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