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19:18:00
青岛围绕“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等方面多维发力,让农产品消费跑出更稳、更快的节奏,构筑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升级。
作为集智慧农业展示、有机采摘、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近年来,青岛绿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以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条。
在青岛港东海田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将本地小海鲜加工成麻辣风味零食。通过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建立WMS物流体系,青岛港东海田食品有限公司盘活了闲置厂房,带动当地就业与海产养殖链延伸,成为崂山区乡村振兴的“产业引擎”。
在上合美谷植物工厂,农业的“智慧升级”展现得更为极致。在这里,工作人员仅需通过几个按键,便能调控蔬菜的光照、营养液成分、温度、湿度等,机器人成为生产线上的“主角”。其核心种植区虽然仅950平方米,但达产后可实现日产新鲜蔬菜500公斤,年产量可达180吨,蔬菜种植在这里像工业产线一样高效、精准。
“项目集成催芽、育苗一体化、模块化立体种植、多光谱光照体系、精准营养液施肥等解决方案,辅以环境控制、自动化设备、大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等技术手段,可实现作物品质保证。”上合美谷植物工厂总经理谷宇说。
通过构建“农文旅融合”的沉浸式消费场景,青岛众多乡村正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场”。
位于崂山区的王哥庄街道是青岛农文旅融合促消费的典范,以“王哥庄大馒头”品牌为核心载体,王哥庄街道构建了“产品升级+场景融合+多渠道触达”的消费促进模式,成为青岛农品场景化消费的标杆。街道通过将农事文化融入节庆旅游中,打造“老面发酵”“花样塑形”“起锅仪式”等一系列场景,让游客读懂技艺传承、感受非遗魅力。纷纷加入体验,成功打造出了乡村游特色IP。
走进二月二生态农场,这里提供了“亲子采摘、农事体验、民俗学习”等一系列充满趣味的活动。依托“农文旅+消费”融合运营模式,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作物,家庭在这里共度周末,游客在这里感受乡愁。“亲子采摘+农事体验+农品即时购”沉浸式场景搭建细节,让农产品成为了美好记忆的载体和乡村生活的切片。
农产品的价值,最终在于实现“卖得出、卖得好”。青岛将产销一体化作为破题关键,正在打通从产地“最先一公里”到餐桌“最后一公里”。
胶州大白菜通过畅通产销对接,在青岛本地大型商超设立专柜,并上线社区团购,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直达。同时,延伸加工链条,开发泡菜、脱水菜、白菜汁等10余种产品,进入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及电商礼盒市场。像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已入驻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微信视频号、多多买菜等平台同步线上销售。“胶河源基地年生产蔬菜5000余吨,主打有机、零农残的胶州大白菜,今年种植460亩胶州大白菜。公司农产品供应青岛海信广场、永旺、丽达集团等18家高端超市,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左右。”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成敏介绍说。
针对农产品流通成本高、销售环节冗杂、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青岛正通过推动“农超对接”“青岛农品进社区”等方式,让农产品直接进入城市餐桌,降低中间成本,让消费者享受实惠,让生产者获得更大利润空间。